“啥意思?不能有大馬哈魚嗎?”
“當然了,這個是冷水性的魚,喜歡生活在涼爽的海水中,是生活在北方的魚,不過在910月份的時候,大馬哈魚就會到淡水的江河之中來產卵,但是會到南方嗎?”
要知道現在沒有冷鏈運輸,當地的特產當地消耗,送這麼遠,路費都不夠。
阿光才當了一兩年的漁民,對這些不懂,茫茫然的聽他說完,只說了一句,“去看一下唄?”
“去瞧瞧。”
“一斤三毛錢,一斤三毛錢,大馬哈魚便宜賣了,一斤三毛錢,這麼大的深海魚便宜賣了……”
不少的人民群眾已經被吆喝聲吸引了,拖拉機的吸引力還是很強的,直接開著拖拉機過來賣魚的還真沒有,頂多有幾個推著板車在那裡吆喝。
這一筐筐擺了滿地,數量那麼多,也是挺吸引人的。
在一般人的思維裡,數量越多,那肯定是越便宜賣啊,就跟批發的一樣。
“這麼大的魚,三毛錢一斤啊?”有本地人好奇的詢問道。
這年代不管是哪裡,只要是職工,手頭就寬鬆,更何況省城單位也多,職工當然也多,購買力也強,就怕沒東西買。
問話的婦女穿著的確良,臉上還塗脂抹粉的,一看就知道家庭條件並不差。
“對,就是三毛錢一斤,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這可是深海魚,口感好的很,你們可以看看眼睛,看看魚鰓,都還新鮮的很。”
“看著是挺新鮮的……”
“也挺便宜的,才三毛錢一斤,以往這麼大的魚都要七八毛。”
“是啊是啊,貨太多了,所以便宜處理,虧本賣了,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大家趕緊搶了,就這些,賣完沒有了。”
“給我稱一條小一點的……”
“我也要一條小點的……”
葉耀東聽著周圍人的談話跟搶貨,站在後頭沒看到地上的一筐筐貨,但是他看到了拖拉機上面沒搬運下來的。
這踏馬哪裡是大馬哈魚?這明明是油魚。
一直聽說有人拿油魚冒充大馬哈魚,冒充鱈魚,沒想到還真親眼給他撞見了一回。
他就說吧,這年頭南方哪來的大馬哈魚?
見鬼的大馬哈魚。
阿光也不明所以的跟著附和,“確實挺便宜的,三毛錢一斤還是零售,還是開著拖拉機過來賣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賺到油錢。”
“便宜個毛線,這是油魚你認不出來啊?也就騙騙這些不識貨的城裡人。”
“是油魚?”
阿光驚訝了。
“當然了,你仔細看一下。”
周圍沒有路燈,全靠人民群眾們自己打著手電筒照耀著周圍,光線有些昏暗,再加上手電筒不停的亂晃,黑夜裡,離著距離還真的不容易辨認。
“還真的有點像,那這不是害人嗎?趁著夜色暗摸摸的,大家看不清,光聽價格就趕緊買了。”
說油魚他就知道危害了,而且也越看越感覺像。
“不是有點像,就是油魚。”
“咋辦?這一個個都在那裡搶,生怕晚了就沒了。”
葉耀東也有些猶豫,他一個外鄉人張嘴喊話,指不定沒人相信,而且人家還倒打一耙,說他是嫉他們生意好,估計還得挨頓打也說不準。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我怕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