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若蘭聽了這話發出一聲輕啊!再細細一番,那書中的字跡果然是胤禛的。
“多嘴,滾下去!”胤禛眉頭一皺,當場斥了句。
蘇培盛嘿嘿一笑,十分歡愉的滾開了。
“爺怎麼不早說!”年若蘭喜滋滋地嗔了胤禛一句,臉上總算露出了點笑模樣。
“喜歡?”
“嗯!”年若蘭狠狠地點了點頭小腦袋。
胤禛滿意地衝她笑了下,然後慢條斯理的說了句讓年若蘭幾欲吐血的話來。
“爺給你半個月的時間,半個月以後,你把這本佛經完全背下來!”
我草~~~~你說啥~~~~
年若蘭目瞪口呆。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今日是年若蘭的生辰,做的東西自然也格外的多,都是她喜歡吃的,二十幾道菜,滿滿登登的一桌子,看著就叫人口舌生津。
胤禛自然是跟著她一塊吃的。
因為這頓飯吃的早,吃完了後天色依然還是大亮的,年若蘭正想著接下來要做點什麼打發時間呢,胤禛卻突然說道:“去換上件平常的衣裳!”
年若蘭一愣,大眼珠子骨碌碌突然暴發出一陣亮光,扒著胤禛的胳膊就問:“爺要帶我出門?”
胤禛淡淡地斜了她一眼。
年若蘭歐耶地一聲,歡喜的不的了,先對著胤禛說了一大堆的好話,而後就就迫不及待地跑去換衣裳了。
清朝的人一般都穿兩種衣裳,一種是旗裝,一種是普通百姓穿的漢裝。
年家雖然在旗,可從骨子裡面來說,還是百分百的漢人,而且年若蘭本身就屬於那種帶著江南煙雨味道的美人兒,此時儘管換了一身較為普通的衣裳,卻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只見她上身是一件八成新的白色繡花裳,外罩了件清麗淡雅的比肩褂,下身則是楊柳色的垂邊裙,腰間是一條四合如意滌,頭上挽著漢家女最常見的雲髻,髻上插了一隻珍珠簪,清清雅雅,卻不失靈動尊貴又帶著股小女兒似的風情,十分引人眼球。
胤禛定定地上下看了她一眼,而後對著旁邊站著的綠琴淡淡地說道:“去給你們家主子拿條斗篷過來。”
這時節要什麼斗篷!年若蘭暗暗翻了個白眼兒,不過為了這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出府機會,她依然乖乖巧巧的披上了那條翠紋織錦羽段的斗篷。
二人出了府,直接上了馬車。
自從嫁人後,或者說自從穿過來後,年若蘭其實很少有機會能夠出門。僅有的那麼幾次也全奔著年府那邊去了,而且每次她都要算計著時間,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沒有那個機會領略北京城真正的風景。
今兒倒是滿足了她這麼一把。
纖白的小手挑起車窗上的明黃色簾子,一雙骨碌碌的大眼睛,使勁兒的往外看著。很明顯他們現在行走在其間的大街非常的繁華,只見街邊上處處都是繁華的商鋪,衣食住行,簡直應有盡有。年若蘭看的十分來勁兒,對面的胤禛皺著眉頭斜了她一眼,本想要說什麼,可是看著她那雙閃閃發亮的眼睛,動了動嘴巴,到底沒有把話說話來。小半個時辰後,馬車一停,年若蘭發現他們到了一座酒樓。
這酒樓的門臉極大,上面攜著塊牌匾上書——仙客來,三個大字。
胤禛領著她直接上了二樓包廂,這包廂設計的極有意思,只要敞開了門,從裡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樓下的的全景。
此時樓下搭建的戲臺子上正有人粉墨登場,敲鑼打鼓,吹拉彈唱,可謂是熱鬧之極。
這個時候人們,特別是達官貴族後院的女人們大都比較願意看戲,年若蘭也喜歡,覺得特別好玩兒,那劇情有的時候比韓國肥皂劇還不靠譜,譬如說她曾經就看到過一場“關於孝道”的戲,講的是一個有個大戶人家的老太太生病了,請了好多大夫都看不了她這個病,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悲慟不已的時候,她家來了個道士,那道士跟她說啊,想要救老太太的命需要人心口上的三滴血做藥引,於是□□來了,老太太指明要自己的兒媳婦出這心頭血,她兒媳婦捨不得小命誓死不從,然後被自個夫君以不孝為名個休了,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小姐聽說了這件事情,她主動找上門來,表示自己願意獻出心頭血給老太太做藥引,這位貌美如花的小姐獻出了心頭血後,僥倖——沒死。她流著眼淚兒,拖著病弱的身體,在大雨中消失在了長街上,老太太的兒子也就是劇裡的那個公子,被這位小姐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動了,當然,故事的結局自然就是,老太太的病好了,公子也娶了這位美貌如花的小姐,對方還因為自己高尚的品德而被世上稱讚。
整個故事,除了那個被休棄的妻子,完全就是din的結局啊!
可是年若蘭就想不明白了,既然這個戲說的是孝道,那內公子怎麼就不挖自己的心頭血出來就他媽啊!
喜歡清穿,每天都很病嬌的娘娘請大家收藏:()清穿,每天都很病嬌的娘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