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景秀,麗華。
蜀中一重鎮,遂寧。
據實,乃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之故里,比南海普陀山尤早七十年。蜀中遂寧,自古便為要塞之所,橫貫南北、阡陌交通。此處地廣人稠,風景獨秀,民風純樸,物產豐厚;自大唐盛世,貞觀、開元以來,百姓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此地百姓信奉佛教,家家戶戶供奉觀音,是為觀音故里之故。
在遂寧,不得不說二景。乃是名盛一時的二處禪林古剎,名曰:
保唐寺,靈泉寺。
保唐寺,即保衛大唐朝庭之義;即便是後來更名的廣德寺。此寺建於公元713年唐玄宗開元年間),坐落在遂寧城西2公里處的臥龍山中。唐大曆十三年788年)正式敕封為“禪林寺”,寺園森林330餘畝,廟宇建設規模之大名冠全川,是皇帝賜封的中華觀音的著名道場,因此屢受帝王器重;其皇家禪林氣象,在當時的華夏西部獨一無二。而且寺內有不少鎮寺之寶、稀世奇珍,為時下江湖上的黑白二道與武林中的正邪二派所『惑』或仰,無奈寺中長老住持、普通和尚均久習武功,法技高強,奇珍異寶少有遺失……
靈泉,山間多靈獸,寺內有清泉。
靈泉寺位於遂寧城東4公里處,始建於隋朝開皇初年,寺中勝蹟不勝列舉。山頂觀音殿內有一泉,泉中之水人們稱做“觀音聖水”,數百年來始終不溢不涸、紺碧甘美。民間傳說此水可祛病延年,因此慕名前來飲之者絡繹不絕。
……
自古以來,遂寧可謂地傑人靈,才俊輩出。
自秦漢隋唐以來,時人好武成『性』;強暴者喜好殺伐,柔順者健體防身。
逢『亂』世,但憑武力稱雄。
強者王候,敗者為寇。此為千古不易之道理。
當今天下,雖仍是李唐江山,實則蕃鎮林立、群豪割據;朝庭之上早已是官不官、臣非臣,民間百姓民不聊生、無以維繼,爭相落草為寇,圖個一日三餐安樂。
興,百姓苦;亡,亦百姓苦。
遂寧,本是遂通政和、興旺安寧之義。然而,逢『亂』世、起兵爭,內憂外患、天時易世之期到矣;仍是天弗人願耳。
時也,命也。此為唐王朝滅亡之秋將至,非人力可違!
卻又道,此時的江湖紛爭、武林禍患竟起。銷聲匿跡達二百年之久的魔派‘飲邪血宮’復出……開始在江湖上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殺戮、屠宰、血洗,無所不為。
至此江湖『亂』,武林『亂』,天下『亂』。
『亂』、『亂』、『亂』……
血淚不斷;
黃土盡染。
天地間,悲慼不息;
亡魂無歸處,
白骨積作山。
世人無語……
可嘆!可嘆!
……
星雲山莊,正邪二道首推的西川第一莊。
星雲山莊,以武威揚名,以浩『蕩』正氣立世。開山立派數十年,前任二大莊主,均武功高強,豪俠滿懷;星雲山莊中人大都義薄雲天,為正道所景仰。
星雲山莊雄據所在地,便是蜀中遂寧,這是天下皆知的。
臥龍山,縱橫綿延數十里,山勢縱橫捭闔、群山峰谷相連,極像一條捲曲橫臥的巨龍。遂得名:臥龍山。
又有傳聞,數百年前一遊方老道雲遊至此,見此處山勢橫亙、坡高林密,古木參天而立,四處風生水起,似有龍脈潛伏之跡像。於是,還有‘臥龍寶『穴』’一說。後來,這方圓數十里山脈皆更名為臥龍山。
星雲山莊便建築於此,其背倚臥龍山、旁落江畔,同時臥龍山中還有那香火鼎盛的保唐禪院作鄰,倒也不顯寂落。
一日清晨,朝陽穿透雲層,斜灑在臥龍山間的幽道上。保唐寺的鐘聲悠悠傳來,回『蕩』在群山之間……
在山道不遠處,來了二個人。這二人行『色』勿忙,滿面風塵,他們雖然歷經奔波卻絲毫不顯乏意。這二人便是正欲趕回星雲山莊的司馬雲天與黃飛勇。
這二人的身影只在近處一閃而過,不久便消失在淡淡的晨曦中。
不久,他們在一處高屋巨瓴、氣勢詼宏的院落前駐足。近看時:這一處院落佔地至少十餘畝,屋舍樓宇層疊錯落,均為紅磚青瓦所砌;泥脂金碧為輝,高椽亭閣互映,牆深壁磊相得益彰。朱漆大門上“星雲山莊”那四個鎏金大字,尤其金光燦爛、虯勁有力,卓現不凡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