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亮,沈安和換了朝服,坐上馬車,駛向紫禁城。
在六部及內閣大臣前,新晉的翰林編修沈安和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不足為道。但皇帝陛下卻對他印象頗深。只因有一回陛下詩興大發,喚了幾位新晉的翰林聊起詩來。
宮庭詩詞過於豔婉工整,沈安和直言不甚喜歡。詩中最美不過的,是意境,唐詩中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為何教人怦然心動,無限暇想?
意境到了,詩意自然也就到了。
皇帝對沈安和的這番點評頗為歡喜。問他:“沈翰林擅詩否?”
沈安和慚愧搖頭:“不過,臣曾在合浦聽聞過一首詩。請陛下鑑賞。”
山中尋寺僧,偶得雲中桂。欲知歲何許?唯道香如故。
皇帝將後兩句詩來回唸了幾番,嘆道:‘“果然是意境至,詩意到啊。是誰所作?”
沈安和笑道:“陛下恕罪,此詩是一閨閣女子所作。臣不敢擅提她的名姓。”
皇帝聞言輕嘲他:“莫不是沈卿的意中人?”
沈安和的俊臉,頓時微紅。極不好意思的咳了兩聲。惹得陛下大笑不止。
就這樣,沈安和入了皇帝的眼。
早朝上,議過了政要大事。氣氛有所輕鬆時,陛下丟擲了倭人的求婚信。
黎王殿下語調平平的介紹了明珠在合浦的事蹟與本事。倭人見獵心喜,願以《平安貼》的真跡換此女下嫁。
原本還憤憤不平、擼起袖子準備大罵倭人的朝臣們瞬間變了臉!
更有人低聲道:啊喲喟!《平安貼》啊,十個月明珠都換哪!
皇帝陛下笑意微露,這些老傢伙,有誰能抵得過王羲之的誘惑?
好在言官們還算有些骨氣,立即有人出列道:“陛下,那月明珠算是和親?還算是我大明朝以人易物?”
皇帝一楞,神情有些尷尬起來:和親也就算了,以人易物這種事傳出去,可有損大明天威啊!
禮部尚書徐正啟出列道:“這有何難?封月明珠為郡主,風光大嫁即可!”
皇帝含笑點頭:裡子面子都有了。
言官破天荒的沒作糾纏,當即表示此計可行。
“只是倭人狡詐,我等還須確認《平安貼》的真偽才好行事!”
皇帝大笑道:“量他東瀛還不敢欺我大明君臣!”
陛下這話中之意,和親是必然的。《平安貼》是可以君臣共賞的!
群臣大喜,紛紛頌揚陛下天威,大明強盛。
內閣首輔張虛華好笑又無奈的搖搖頭:算了,這等無傷大雅之事,他就忍忍吧!不給陛下招惹不快。
皇帝正欲退朝,大太監遞來一張條子。他搭眼一看,紙條上工整的寫著半句詩:欲問歲何許?唯道香如故。
陛下皺眉:“沈卿?”
大太監點頭。
皇帝倒是想聽聽他有什麼話要說,便道:“喚他上來吧。”
沈安和大步入殿。
皇帝瞧著英挺俊俏的男子,面色稍緩:“沈卿,此詩何意?”
沈安和恭恭敬敬的道:“陛下曾問臣,此詩是何人所作。臣當時羞於啟齒未曾相告。今日聞東瀛特使求賜婚一事,不得不向陛下道出真情。”
皇帝驚笑道:“什麼真相情?和東瀛特使求婚有什麼干係?”
沈安和抬頭望著皇帝,眼底憂傷難掩:“陛下。此詩是臣前未婚妻所寫。臣的前未婚妻,正是月向寧之女,月明珠!”
皇帝大驚:“月明珠曾是你的未婚妻?”頓了頓,“已經退婚了啊!”想著那首詩,不禁嘆道,“原來還是個才女!”
沈安和眼見皇帝眼中一副:倒還真便宜了倭人的神色。心中揪緊。“退婚之事,是我沈家有愧於月家。”他毫不遮掩,坦然相承。“故,臣驚聞此事,不敢不挺身而出!”
皇帝不耐的道:“你到底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