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伯友眼睜睜的瞧著明珠兄妹漫行上山,他只好硬著頭皮和友人跟在身後。不時指點風景,吟兩句詩,還探討了學識見聞,可惜未得佳人一顧。
明嵐低聲道:“這個許伯友,臉皮還真厚。”
明華也不悅的道:“虧他還是讀書人!”
明珠不屑:“理他作甚?”
三人沒了閒逛的心思,很快便到了山頂,果然見到兩株高大的金桂,鮮黃色的小花一簇簇的掛滿葉間。不用上前,只需遠遠的站著,花葉一動,香便隨風而至。
“山風習習,桂香暗飄。此情此景,當得一詩。”與許伯友同來的少年笑容滿面的道,“伯友,我們這些人中,數你詩才最好!”
許伯友臉一紅,餘光瞧了眼明珠,見她與妹妹坐在石椅上,低頭垂目,不知在想些什麼,心中暗道:姨娘與外祖家的一番苦心,絕不能白費了。
他也顧不得謙虛,笑道:“怎能只我一人作詩?人人一首,莫想逃了!”
當下叫苦聲一片,嘻嘻哈哈之後,卻也沉靜了下來。明珠知曉他們正在尋詞作句,樂得清靜,總算得以好好賞花。
山頂也有幾個攤販,擺了幾株失了顏色的小珊瑚與大貝殼,目光殷情的盯著往來遊客。
其中有一個攤位尤其特別,他賣的是貝畫!
一張黑色棉布上,放著大大小小五六件精細的貝畫作品,明珠著意細看,有一隻手掌大的白蝶貝刻畫得最為精細,何仙姑踏蓮遊東海,美貌端莊,授帶飄飄,髮絲畢現。足底的蓮花盈潤豐美。只是貝殼色白,即便細刻也不明顯,所以又用色彩描繪,即為貝畫。另兩隻蛤蚌、扇貝上刻的也是海底仙境,神話故事的人物場景。
攤主頭戴紗笠,看身形年紀不大。手持一隻手掌大小的扇貝,另一手持刀,正在一枚潔白的內殼上小心刻繪。
明珠暗暗稱奇,此人年紀輕輕,刀工之純熟生平罕見!不禁多看了他幾眼。
耳畔傳來許伯友的吟詩聲:“群子游東山,風輕桂花黃。西池涼露滿,吹斷月中香。”
明華一直關注著這群人,聞詩驚道:“好詩!”
不愧是雲深學院的學子,才學不容小覷。
“伯友兄此詩一出,我等皆無顏以對了!”
許伯友成竹在胸,見明珠也面含讚許之色,暗暗歡喜。
明華又唸了遍此詩,嘆了一句:“可惜此時無月。”
有學子對他笑道:“此詩重在意境,莫要強求同景了。”
“是啊,伯友的詩句,我們院長都誇才氣逼人呢!”
明華面孔微紅,低了頭不再言語。
明珠見兄長有羞愧之態,哼了聲:事先備好的詩也有臉這般吹噓!
她略微沉吟,半閉雙眸,將周遭的景緻全納於胸懷,腦中將前朝桂花相關的詩句梳籠了一遍,擷取精華,匯成新詩,輕聲念道:“山中尋寺僧,偶得雲中桂。欲知歲何許?唯道香如故。”
此詩一出,周遭一片靜謐,幾可聞風動花落之聲。
諸子面前,彷彿出現一張水墨畫卷:詩人在雲霧飄渺的山間尋找僧友,偶然發現了一株桂樹。想問桂樹已有多少年歲?滿山空曠無有應答。只有那年年不變的花香,似在傾訴歲月流長。
許友柏痴了一番,呆呆的反覆吟頌:欲知歲何許,唯道香如故。
同來的學子面面相覷:伯友的詩,可被那位小娘子比下去了呀!聽伯友喚她月小姐,合浦姓月的小姐中,何曾出了這麼個才女?
明華即驚且喜,瞧著妹子的眼中滿是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