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往洛陽的路上,方謙滿目所見,皆是百姓在田間忙碌的情景,雖揮汗如雨,但面有喜色。
也有些人,三五成群的坐在樹蔭底下乘涼,不時傳來的笑聲,彰顯出生活的如意。
道路兩旁,也有雞犬互啄,稚童驅趕,真是一派祥和的景象。
方謙喃喃自語道:“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車內的狄仁傑聽到方謙的話後,撩開車簾子笑道:“唐鏡,你這句話說的不錯,陛下體恤百姓之心絲毫不亞於太宗陛下。”
方謙並沒有反駁,因為歷史之上也確實是如此,武則天以洛陽為神都,統治天下將近50年,雖有嚴苛刑罰,屠戮反武勢力,但百姓卻是生活的較為富足,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之評價。
狄仁傑見方謙的表情,微微一笑道:“既然你也贊同為師的話,為何會有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的詩句?唐鏡,你作何解釋?”
方謙心中一嘆,狄仁傑果然老奸巨猾、心思深沉,他還以為這首詩的事情,對方忘記了呢!
方謙聞言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恩師,學生知道您始終不曾信任過我,但既然您問起了詩句,學生只想說一句,我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愧對列祖列宗,難道連無病呻·吟幾句的權力都沒有了嗎?”
“或許恩師您會說詩以詠志、詩以明意,若學生真的心懷二心的話,憑藉著學生的能力和手段,幽州之事會如此輕易的被您平定嗎?賊首之事咱們暫且不提,單說劉金可是狂熱的復唐分子,這等人才,學生沒理由不救。”
狄仁傑捋著鬍鬚點了點頭,剛想說什麼,只聽方謙繼續說道:“若恩師真的因詩而懷疑學生的話,學生無話可說,而且學生還敢告訴恩師,學生年幼之時還做過一首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狄仁傑聞言悚然一驚,右手不自覺的薅下一小撮的鬍鬚都不自知,可見這首詩給狄仁傑帶來的震撼與壓力。
方謙的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這是他故意為之,總是循規蹈矩的也不行,偶爾來一發大的也挺不錯的。
……
神都洛陽,城牆之高,幽州在它面前就如同是一個敞開胸懷的小女孩!
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群,摩肩接踵,比比皆是。
洛陽之繁華,可見一般。
狄仁傑等人還未入洛陽城內,只見官道之上一名將士縱馬狂奔,馬不停蹄的飛奔而來,縱然是見到前方的密集的人群也不見減速,其口中高喊著,“八百里加急,邊關急報!”
狄仁傑微微一愣,說道:“八百里加急?莫非是邊關又起戰事?”
方謙略一思索後說道:“恐怕不是。”
狄仁傑心中一動,用包含深意的眼睛看了方謙一眼,心中頓時瞭然。
方謙感覺狄仁傑果然猴精猴精的,只要給狄仁傑一根棍,對方絕對能爬上天。
他們一行人繼續前行,由於方謙、吳益之等人在神都皆沒有住處,所以狄仁傑就邀請他們去自己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