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閣幽州大都督,履任之後,發現刺史方謙勤政廉潔,允文允武,為民為公,功勳甚著,堪稱我朝典範,使團案撲朔迷離,引發幽州動盪,並非刺史方謙一人罪。”
“幽州戰亂過後,百廢待興,方謙最為熟悉幽州,我必然會向陛下上書建議方謙戴罪立功,繼續治理幽州!”狄仁傑幽幽的說道。
聽完狄仁傑的話後,李元芳咂舌不已,沉聲說道:“大人,方謙的心思委實可怕之極!”
“是啊!大人,從咱們來的時候,方謙所說的每一句話,所辦的每一件事,就已經在佈局了。”
“方謙連咱們都算計進去不說,連整個梅花內衛、幽州及朝廷調兵遣將等等也都算計進去了。”虎敬暉也面露驚色的說道。
“可惜的是,大人已經看穿了他這一切。”李元芳說道。
“對啊!大人,方謙為了保一個永安郡王,不惜使幽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可見他也不是自己標榜的那樣。”
末了,虎敬暉又建議道:“大人,您慧眼如炬,既然洞察了他的一切,咱們完全可以不按照他的來,甚至是提前動手,消弭幽州的刀兵之災。”
李元芳也點頭,表示贊同虎敬暉的意見,但是狄仁傑嘆息一聲說道:“使幽州消弭刀兵之災不難,但難就難在這不是方謙和咱們所能左右的,使團案幕後真兇早晚都要反,方謙不過是借勢,提前逼反了他們。”
“再者說了,這天下朝臣終究是心向李唐的,這也是為何陛下不敢賦予大將過多兵權的原因!”
“所以有些事雖然方謙算計了我,但我還要捏著鼻子人,我受太宗、高宗陛下隆恩,不能袖手旁觀。永安郡王終歸是太宗陛下的後代,李唐宗室已經死傷無數了,永安郡王這名賢王,不應該也絕不能再遭屠戮了。”
當然了,還有更深的話狄仁傑沒有說,那就是這天下正朔永安郡王當之無愧!
武則天幾次欲以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但都遭到了朝臣的強烈反對,朝中諸武的勢力已經算是相當強大了,武則天都廢唐自立,宗廟都改了,能不大嗎?
但就這樣仍然不能成功?
為何?無它,僅僅是一句話,李唐乃是天下正朔!
而永安郡王呢?他是章懷太子之子,章懷太子李賢朝野稱頌,素有賢名,是朝臣心目中的明君形象,他慘被殺害,是李唐臣子心中永遠無法撫平之恨。
若是一旦知曉永安郡王尚在人世,那他們爆發出來的力量,要麼顛覆整個天下,要麼被武則天拍成肉餅,從此之後反武勢力蕩然無存,一掃而光。
這一點狄仁傑明白,方謙明白,狄仁傑更明白方謙也知道他明白,所以才會把這一切都表露出來,擺在明面上。
如果你狄仁傑還把自己看做李唐的臣子,那就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你選擇做武逆的臣子,那麼也行,永安郡王引頸就戮後……狄仁傑良心難安啊!
不得不說狄仁傑腦補的很是厲害,只是不知道當他知道方謙就是永安郡王的時候,臉上表情會有多精彩!
但這些話狄仁傑沒有說出來,等到狄仁傑思量完事之後,虎敬暉心中一動,低聲說道:“大人,也不知道那個永安郡王現在在何處啊!”
狄仁傑聞言眯起雙眼看了虎敬暉一眼,虎敬暉頓時知道自己失言了,於是急忙解釋道:“大人,雖然肖將軍找過卑職,但卑職明白大人的苦心,絕對沒有其他的任何意思。”
狄仁傑笑了笑說道:“我知敬暉你的心思,但你身為皇帝陛下的千牛衛中郎將,有些事還是少摻和一點的比較好,不然的容易影響你的前程!”
李元芳聞言也笑道:“對啊!對啊!你和梅花內衛關係還不和睦,如果對方上報上去,絕對沒你的好果子吃。”
虎敬暉苦笑道:“大人,元芳,你們就別拿我打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