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楠輕手輕腳退走,外婆是綢緞莊的大小姐?
好像是有點像,街上的阿婆有好些字都認不全,外婆能讀書會看報,識得一點英文,還能寫一筆好字。
而且外婆還很講究,衣服乾淨清潔,一頭銀髮每月都要修剪,出門偶爾還會搽一點點口紅,看上去精神得很!
這麼一想,外婆真像是綢緞莊出身的大小姐。
向楠哪個門也沒敢進,給媽媽打電話不通,發微信沒回,估計正在飛機上。
江城沒機場,媽媽得在隔壁市的機場下飛機,再轉高鐵回碼頭鎮,真得晚上才能到。
手機“叮叮”一響,外婆發來語音,吩咐她去蠶娘私房菜定一桌,送菜上門。
“要一個橋頭排骨煲,一個瓦罐燜雞,一個雞油炒白菜,再加一條蠶娘菊花魚,不夠的讓他們看著配點。”
向楠本以為外婆年老勢弱,沒想到一開口就掌握住主導權,還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
她很想問問外婆是不是綢緞莊大小姐,當大小姐的時候什麼樣,不當大小姐了又怎麼樣,但她只回了個表情包。
黃油小熊捧心說“好”。
向楠定完菜在鎮上晃盪,媽媽回來肯定要大吃一驚,鎮上除了民宿、酒店、私房菜館子,還開好幾家咖啡店面包店。
咖啡麵包比市裡的都不差,還有條巷子專做漢服妝造,旗袍妝造。
一到旺季,古街上唐宋明清,什麼朝代的女孩都有。
向楠已經找好了寒假兼職,就在鎮上的咖啡店打工,她打算拿到工資帶外婆去化妝做民國造型,跟外婆拍祖孫照。
向楠從沒覺得外婆老了,外婆根本不老。外婆口齒清楚,思路清晰,她都不會開的電視機,外婆操作得很溜,還很會用微信發語音呢。
萬一外婆拗不過二舅小舅怎麼辦?
眼睛一花,向楠拐進一條她從沒走過的小巷子。
水鄉古鎮就是這樣,主街再熱鬧,一拐進小巷就又安靜清幽。
巷尾高高的白牆後伸出一棵巨大銀杏,看上去比鎮上有名的古杏樹還更高更粗。只是葉子掉了大半,餘下的稀稀拉拉掛在枝條上。
地上瓦上一瓣落葉都不見,這巷子裡住的人家肯定特別愛乾淨,要不然烏瓦白牆配黃葉,肯定是個出片拍照的打卡點。
向楠想把這棵大銀杏拍給外婆看,鼻尖卻突然鑽進一股似藥似花的香氣。
巷子裡竟然開著一家小藥鋪。
“玉京堂”。
木匾額、木門板、木櫃臺,還有一整牆的中藥櫃,櫃前樑上吊著一隻只用麻繩繫好的紙藥包。
藥櫃的每個抽屜上都貼著藥名:同心散,回春膏,明目貼,不龜手,保生丸……
活脫就是間古代藥鋪,能拍古裝劇的那種。
“你想要什麼藥?”
向楠驟然回神,人已經站在藥鋪裡,循著聲音抬頭,櫃上坐著個四五歲大的漂亮小人。
雪白小臉,齊眉留海,烏亮雙眼盯著向楠,一隻手抱著一盆招財樹擺件,一隻手裡攢著顆糖球。
向楠想伸手揉揉捏捏小女孩的臉。
白漁扁扁嘴,玉京堂歇業重開的第一樁生意,竟是這個。
“你想要什麼藥?”
這麼小的孩子她能聽懂嗎?中藥鋪裡有喉糖嗎?向楠想歸想,開口說:“嗯……我外婆咳嗽,我想買點喉糖。”
“小朋友?你家的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