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保證三頓飯,頓頓都有乾糧、葷菜,即便是大鍋燉出來的素菜,也保證充足的油水和鹽分。
中午的時候還會有解暑的酸梅湯或是綠豆湯,吃完午飯,還能有兩刻鐘到半個時辰的休息時間。
若是有表現出色、幹活分外努力的,還會予以嘉獎,比如多得一份葷菜,或是晚飯的時候獎一碗米酒解解乏。
齊謹之一手拿大棒,一手端著酒肉,驅使著苦力們加緊幹活。
天天都有幾百號人一起勞作,動靜不是一般的大。
烏撒的百姓們發現,他們所住的縣城忽然變得十分熱鬧。
常年居住在一個沒有嚴格秩序的地方,這裡的百姓們也格外謹慎。
火把節的爆炸意外發生後,家家戶戶都關緊門戶,除非有事,否則輕易不敢上街。
即便出了門,也是行色匆匆,偶爾發現異常,也只敢遠遠的瞥上一眼——
官倉、城門以及城牆根兒,好幾處工地上都是人來人往,木料、磚塊、沙土等材料堆得到處都是。
叮叮噹噹、人聲嘈雜,明明是喧鬧的建築工地,卻給人一種莫名的生機與活力,彷彿從現在起,原本那個沉寂的小城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般。
伴隨著這從早到晚的響動,縣城的百姓們發現,被大火燒得只餘斷壁殘垣的官倉竟在不經意間修繕一新。
破敗、單薄的城牆也好似拔高了許多,遠遠看過去,好像也變得寬敞了一些。
城牆具體的變化,百姓們說出來,卻有種感覺,現在的城牆彷彿比過去更加堅固了。
還有那有事需要出城的人,也被城外的變化給驚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噫?城外什麼時候挖出了一條壕溝?
城門口還設了好幾個路障,門外戍守的兵卒也變得分外精神?!
明明還是那個偏僻的小縣城,卻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
出城的百姓小心翼翼的踏上吊橋,微顫的木板下便是忽然冒出來的壕溝,他好奇的往下看了一眼,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天哪,這壕溝裡竟然埋了許多削尖的竹竿。
頭皮一陣發麻,雙腿一軟,險些一頭栽進壕溝裡。
“發什麼呆?還不趕緊走?”
後頭有人伸手推了推,將這人半推半趕的弄過了吊橋。
站在結實的土地上,頭次見到這壕溝的百姓終於舒了口氣。拿袖子抹了把汗,扭回頭來又看了眼吊橋和下頭的壕溝,心說話:格老子,新來的縣太爺果然厲害啊,這才幾天哪,竟讓烏撒變了個模樣。
一步三回頭的出了城門,這百姓不禁想到。嘿。有了這佈滿陷阱的壕溝和堅固的城牆,日後那些韃子和賊人再來搗亂,應該不會輕易破城而入了吧?
烏撒能結束動盪?他們也能像水西、益州的百姓那般過上太平的日子?
嘖~~知縣老爺還真是個能人。沒準兒還真能成為他們烏撒的父母官咧?!
這位百姓越想越有精神,他自己都沒有發覺,他的眼中不再麻木、絕望,反而生出了幾分對全新美好生活的憧憬。
不知不覺間。他對齊謹之這位新知縣也生出好感,隱隱的。還夾雜著幾分欽佩。
如果齊謹之能再做一些於民有利的實事,根本不用縣衙鼓吹,百姓們便會更加信任、敬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