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棺材彰顯了馮延壽的狠心與決心,而‘家丁’們則代表著馮延壽不是赤手空拳來揚州,而是帶足了‘打手’。
另外,馮延壽是聖人的伴讀、鐵桿心腹,聖人給了他密摺專奏權,可隨時隨地不受任何限制的跟皇帝打小報告。
馮延壽做足了準備奔赴揚州,兩手鐵拳毫不留情的打擊不法鹽商和貪腐官吏,只一年的功夫,便將揚州知府、鹽司使同知等好幾員大官拉下馬,又接連抄了幾個富得只會作死的鹽商的家,年底的時候。便往京城運送了遠超去年近四倍的鹽稅,以及一船一船的平價官鹽。
聖人大悅,數次在大朝會上稱讚馮延壽是‘能臣’,是他的‘肱骨’。
有了聖人的大力支援,馮延壽繼續在揚州大刀闊斧的整頓,不過三年,就把兩淮的鹽務肅清。
接下來又是三年。為朝廷奉獻了大量的鹽稅和官鹽。直接豐盈了大齊的國庫。
聖人愈發開心,但馮延壽卻不願總在一個地方待著,趁著在江南之便。他收集了許多西洋貿易的資料,給聖人上密摺,建議重開市舶司,整頓海關。
說得直白些。就是開設外貿關卡,收稅!
有了大量的鹽稅補充。大齊國庫充盈不少,但誰都不會嫌錢多。聖人的陵墓還在修建,正是需要大把銀子的時候。
所以一聽‘收稅’這種好事,聖人頓時來了興致。仔細研究了馮延壽的密摺,發現市舶司這個衙門還是有必要開設的。
聖人不是個不食肉糜的蠢皇帝,閒暇時。他會換上便裝出宮逛個街、探訪下民情。而東大街上最賺錢的買賣莫過於銀樓、錢莊和西洋鋪子。尤其是西洋鋪子,簡直就是一本萬利的暴利行業。
京中不少權貴都悄悄涉足了這個行業。就連幾個出宮建府的皇子也暗中摻和了一腳。
聖人手中有錦麟衛,還有密摺,所以知道許多內幕。
連帶著也知道了西洋外貿的種種暴利和貓膩。
見馮延壽提到了這一塊,聖人心動不已,跟幾位內閣大學士商議了一番,最後一拍御案宣佈重開市舶司衙門,衙門建在泉州,由兩淮都轉運鹽司使馮延壽擔任首任市舶司。
於是,馮延壽又帶著家眷直接開赴了泉州。
經過幾年的努力,馮延壽將市舶司經營的風風火火,每年收取的海關關稅幾乎與鹽稅持平,大量的真金白銀順著海運流入了大齊的國庫和聖人的內庫。
在聖人和滿朝百官眼中,馮延壽已經成為‘財神爺’的象徵。
是以,馮延壽在泉州待了六年後,便被聖人召回京,直接任命為戶部尚書,財神爺當財政大管家,君臣都投了贊同票。
離京十多年,馮延壽終於回到了京城,而季氏和馮延壽榮譽與共,生死相隨,自然也風風光光的回來了。
見到多年不見的外甥女,季氏很高興,拉起顧伽羅的手,細細的詢問起她的近況和顧家諸人的情況。
顧伽羅如實相告。
對於馮家,顧伽羅的感情很深,馮家不光是她的至親,還是她最強大的靠山之一,不管是為了感情,還是為了利益,她都要跟舅舅舅母等好好相處。
姚希若和顧伽羅不愧是‘好姐妹’,兩人雖然彼此憎恨,但腦電波卻能偶爾碰撞到一起。
顧伽羅去馮家刷存在感,姚希若也去宮裡找靠山聯絡感情。
“太后娘娘,這是民女新制的藥丸,每日裡用上一丸,不但能滋陰補血,還能延年益壽,”
姚希若雙手捧著一個錦盒,恭敬的說道。
“哦?拿過來我看看。”
太后年近七旬,保養得卻很好,乍一看也就五十歲出頭的樣子。聽了姚希若的話,她眼中閃過一抹驚喜。
對於一個遲暮的老人來說,‘長壽’的吸引力最大,為了能多活幾年,太后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而姚希若的醫術,太后是親身體驗過的,雖然覺得她小小年級便有如此出神入化的醫術有些古怪,但太后不是審案子的推官,她才不管什麼原因和經過,只要結果是好的,那就足夠了。
再說,姚希若進貢的藥丸,都會經過太醫院的數位太醫檢驗,確定無害後,太后才會服用,太后根本無需擔心這些藥有問題。
太后身邊的女官接過錦盒,捧給太后檢視,太后掃了一眼便沒再關注,轉而跟姚希若說起了家常。
寒暄了幾句,姚希若便故作為難的說道:“……有件事,民女想求太后娘娘的恩典……”
ps:嘿嘿,補昨天滴。(小說《錦羅春》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新增朋友”,搜尋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
喜歡貴女反穿日常請大家收藏:()貴女反穿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