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煜見攤主答應,逐讓攤主將剩下的蹄子稱了,掏出銅錢,如數付了錢,連籮筐也一併買了。讓羅武扛著籮筐,對攤主做了個請的手勢,步向小飯店。剩下的餘眾見蹄子被人家一下買光,沒棋下了,也各自散去。
楊煜等人進了小飯店,吩咐店家把他店裡的拿手好菜都弄上來,店家是一個實在人,道:“客官一共五人,不若點一隻雞,一個豬蹄,外加一個青菜,一鍋湯,飯菜共二十文,已夠各位吃的了。”
楊煜笑道:“好,再加兩斤酒吧,店裡有什麼好酒?”
店家道:“單酒一文一斤,雙酒兩斤三文,三花酒兩文一斤,客官要哪種酒?”
楊煜道:“上三花酒吧。”
店家應了一聲,回廚房弄菜去了。
楊煜見攤主有點侷促,笑道:“兄臺以下棋賣蹄子之法我等實是第一次見,手段高明啊!敢問兄臺哪裡人氏,高姓大名?”
攤主此時已猜出楊煜必是此行四人之首,看那四人個個氣勢凜然,頗具軍陣之威,料定楊煜必不是平常之人。便答道:“勞公子提問,小可姓趙,名爽,家住城東,日常種些蔬菜瓜果進城賣,換些銅錢補貼家用。小可敢問公子如何稱呼,哪裡人氏?”
楊煜道:“本人楊煜,容縣人。”
趙爽驚訝道:“莫非公子就是打虎石阿煜?容縣民團團練?”
楊煜笑道:“你如何得知本人?”
趙爽道:“去年容縣梁記不是幫公子招募了一批工匠麼,草民因路途遠,是以躊躇難決,沒有報名,一時錯了良機!”
楊煜笑道:“我家作坊每天都招募有一技之長的工匠師傅,趙兄要進入作坊,現在也不遲。”
趙爽喜道:“那太好了,聽說現在那個叫姜福全的,現在活得就像地主爺!”
楊煜道:“我看你造的木馬內部機關倒是頗為複雜,手段高明,你是家學還是自學?”
趙爽聽聽楊煜提到木馬,大起興致,道:“木工和機關的手藝一部分來自家學,一部分是我自己琢磨的,就拿那木馬來說,就花了我數月的時間製作,反覆除錯才成,剛開始是想著賣錢的,結果人家給出的價格一兩銀子都不到,就留著擺攤,供客人的孩子坐一下,吸引眼球,招攬生意。”
楊煜點點頭,道:“你祖上師承何門?”
趙爽道:“這個我父親倒沒說,只是家裡供著公輸般的牌位。”
楊煜又問道:“你父親安在?今年高齡?”
趙爽道:“我父親幫人做些傢俱之類的木器,當然也有人找他去做難度高的機關訊息,只是父親總是以做不到為由推辭了。我父親說,幹這些容易沒命,會被滅口的。他今年四十五歲,正值壯年。”
楊煜聽了沉吟一下,道:“我作坊裡需要造一些切削銅鐵的機械,你父子懂機關和傳動這類學識,可以作一作坊主管之職,如果你們有興趣,不防考慮下。”
趙爽道:“作坊主管?不是和姜福全同級了麼?楊團練如此高看,草民等下回家就找家父商量一下!”
“正該如此,”楊道:“你們商量好了,就到府前驛找我,這兩天我住在那裡。”
這時,店家上菜,楊煜招呼趙爽飲酒吃菜,席間又問趙爽一些技術問題,楊煜暗自估計,這趙爽父子,造詣估計要比姜福來和廖先能高出一籌!
一頓飯下來,趙爽也清楚了楊煜目前已經是民團練總,現在來梧州就是來建團的。他們約好,明日傍晚再次見面。
次日,袁文新派人帶楊煜等人去選址,大片的荒地在州府方圓五十里幾乎沒有,只得在東華山擇了一塊,又在長洲選一塊,兩塊地加起來也是兩三百畝,屯田之事只得暫時擱下。
楊煜等人回去覆命,袁文新也知道長洲拿不出這麼一大地,找來蒼梧縣令詢問。開闢荒地是一功績,袁文新不願錯過。蒼梧縣令派人去各鄉巡視了。
楊煜把民團地址定在東華山下,東華山離州府二十餘里。袁文新對這距離也滿意,逐下令每戶抽一壯力當作今年之徭役,一天間募得勞力三百人,又給楊煜派了文吏四人,工匠數十人,協助民團整地建營。
傍晚,趙爽父子赴約。楊煜請他父子倆吃了頓飯,交談了一番。事後楊煜給家裡寫書一封,讓趙爽父子帶上,又各給了二人五兩銀子作路費和到了作坊的安家費用,讓他們先行往容縣,幫助建設搞水動力裝置,球磨機的運轉不能耽擱。
人一忙時間就快過,半月後,東華山的建設已具雛形,因是要容納民兵五百的大營,所需搭建房屋的數量較多,楊煜讓四名文吏大量購買磚木等建材,大力建設。
其間,蒼梧兵巡道金九陛多次到察看,對楊煜的財力極是羨慕!
東華山多石,給建設增加了難度,直到訓練場和兵營建好時,足足耗費了整整一個月。金九陛站在訓練場上看著一排排整齊的房舍心裡又羨慕又不是滋味。心想自己一個堂堂的四品官,管著梧州府的正規軍隊,竟然比不上一個不入流的民團。但民團是楊煜自己掏腰包建造的,他也只能嘆氣罷了。
是日,募兵開始。知府袁文新和通判魏先紹和蒼梧縣令金九陛等一大批官員到現場。
明朝中後期官兵的地位低下,導致很多人都不願意當兵,朝廷的兵員來源多是來自軍戶。其他民戶,匠戶,商戶的青壯但凡有一口吃的都不會去當兵,除非是走逃無路的才會。
但這次民兵的招募例外,訓練場上一早就聚集了千多名青壯,甚至還有一部分是從岑溪趕來的。畢竟,民團的伙食和裝備太好了。
因這次要募兵五百名,是民團成立以來募兵最多的一次,楊煜前數日就從容縣多調來一個小隊。小隊長姓彭,名叫傳健,是最先一批的隊員,楊煜鄰村的,打過兩次山寨了,算得上是有經驗的老兵。他將和羅武小隊一起訓練這批新民兵。
考核了大半天,得合格青壯五百八十名,羅武和彭傳健各領二百九十人歸營。不入選的楊煜每人發路費二十文讓他們各自歸家。
袁文新等官員目睹募兵的一切,心裡震撼,誰說我大明男兒不愛當兵?今日民團募兵就是一佳話!
喜歡來到明末請大家收藏:()來到明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