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民工各揹包袱陸續來到工地,竟然比昨天多了近一倍人。楊煜早料如此,也不多說,讓他們該幹嘛幹嘛去,飯有得吃,工錢照給。
工地有了三百人,事情辦起來就容易多了,楊煜讓楊海領著隊員們去操練,不用管開墾之事。他自己在一些工匠裡挑出十個老練的人當頭目,許諾他們的工錢加倍,讓他們一人帶一隊,建房子的建房,墾地的墾地。一切都有條不絮的進行著。
又是一天過去,一眾民工對工地的伙食相當滿意,錢糧又當日結清,這些都讓他們安心。楊煜見火候差不多了,又跟他們說起淘砂之事,礦砂和石英砂都收五文一百斤,只是沒有飯食。讓他們回去跟鄉里說明情況,砂淘出來多少收多少,可放在河邊堆積,到有一定數量的時候他會派船去裝。
民工們聽到又多了條賺錢的路子,很是興奮,派了部分人回去報信了。
礦砂收購既然鋪開,鍊鐵作坊就得跟進。楊煜修書一封回家,讓幾個伯父派人過來修煉鐵防,準備鍊鐵,當然,焦炭也得自容縣放船運來。楊煜是這樣打算的,在岑溪收得的礦砂就就地煉成鐵錠,裝船運回去。石英砂則直接裝船運,不用煉。
這是民團一下膨脹了二十倍,家裡的作坊雖在強民村擴大不少,估計產出仍是難以為持民團的運轉。況且,作坊大了,需要的原料就更多了。特別是鐵料,梁記已經把周邊能拉動的鐵都拉來賣給楊煜了。
這段時間楊煜的腦子就一直離不開搞錢這個念頭。
楊煜的信才發出四天,家裡就有船順流而下了。楊煜看是二姑父和姑媽帶著十人到來,很是高興,把他們迎進工地,讓他們選地建窯。
來的這些人都是經歷過如何從頭開始的,也瞭解楊煜的脾氣,也不客套,放下行李就開始往工地上跑。
一會後,二姑父李山民找到楊煜,說是選了一塊近河的高地作鍊鐵坊。李山民說為什麼要選近河的高地,一是為了方便材料的裝卸,二是預防他日河水漲時不易被淹。
楊煜很高興,叫來兩個小頭目,讓他們帶人跟著李山民,聽從安排。
當第一船鐵錠出來裝上船的運回容縣的時候,民團的磚瓦房已經蓋好。這天,被整平的訓練場上聚集了五六百來自岑溪各鄉的年輕小夥子。當日,容縣訓練場上招募新人的一幕又開始了。
楊煜這時只是旁看,招募新人的事情全由楊海和李文帶著半桶水的隊員處理。新人招募後的數天,只要情況穩定,楊煜就可以回去了。所以讓楊海他們學會獨立是時候了。
這天,盧日就也在溫釗康的護衛下親臨現場,他也想看看那個昔日的馬童成長到了何種地步。
招募進行得很順利,估計現場有盧日就的身影的緣故。沒達標的人悻悻的回去,楊海讓人給他們每人發了十文當路費,這才使他們的心情略為好轉。
清點人數,這次楊海招了二百六十人,加上原來的隊員,總數二百八十四人。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連盧日就也有點擔憂楊煜能不能維持。
幸好,按照目前看墾的荒地計算,估計可得水田近七百畝,旱地四百畝。只要頂過明年夏收,壓力就會有所減輕。
盧日就身穿官服,在新募的人員面前訓了一通話,這起了不少的震懾作用。畢竟人多是怕當官的,看到縣大人如此看重民團,都感到這次招募不是兒戲,也暗自慶幸自己的入選。
待盧日就訓完話,楊煜請盧日就給基地提名,盧日就略一沉吟,在紙上寫下“岑溪民團”四字。純粹的官方名字,起這名字的好處就是使一些地方豪紳不敢再有窺伺此地的心思。
近三百人的管理肯定難度不小,楊煜給楊海聘了兩個幕僚,一個賬房,管理民團和田間事務。
河岸兩邊取水不便,楊煜命人在兩岸的山坡下挖池塘蓄水。這是大工程,不過,也是必要的,沒水源有地也只能是做旱耕。幸好,民團有足夠的火藥,把地一炸松,開挖起來就輕鬆多了。
新隊員訓練了十天,情況基本正常,楊海於這邊的事務也越來越熟悉,基本能獨立著手處理所有事物。楊煜準備回程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處理,錢糧是首要問題。
這天一早,楊告別李山民和楊海等人,帶著楊冬和田富,三人各背一杆槍,上馬往回程趕路。一路到了岑溪縣城,楊煜進城跟盧日就辭行。
盧日就得知楊煜要回去,心有不捨,叮囑一番後才惜別。
臨近黃昏,三人才到了家。小妹楊妍看到月餘不見的楊煜回來,小嘴一扁,淚珠一顆接一顆掉下來。楊煜只得抱著起她,輕聲安慰,又拿出從岑溪帶回來的另食小吃,給她堆了一衣襟。楊妍才破涕為笑。
九弟楊翔道:“六哥你去了岑溪那麼久,家裡就靜多了,阿公經常一整天坐在門口,幾位先生也不怎麼說話了。”
楊煜向老爺子告了罪,老爺子拍拍他的肩膀道:“回來就好!”轉頭對楊煜五嫂道:“殺,給阿煜洗塵。”
楊五嫂看到楊煜回來,也是相當高興,聽老爺如此說,忙張羅去了。
楊煜看見春夏秋冬四人,只見四人容光煥發,眉目含情,哪裡有半點沉默寡言的憂鬱?對她們點點,又看向伶玉二人,對二人道:“我回來啦!”
春花在一旁陰陽怪氣的學舌道:“我回來啦……”
門外老畢走進,看見楊煜,習慣的點了點頭。楊煜見他面容憔悴得厲害,驚問:“老畢你病了?”
老畢皺了皺眉頭,道:“滾!”
惹得春夏秋冬四人咯咯而笑。
楊煜看這幾人神情,忽然恍然大悟,用手指指老畢,又指指春夏秋冬,口中吐出了個長長的“哦”字。
氣得老畢甩袖進了房。
春夏秋冬對楊煜做了個鬼臉,也跟進去了。
楊煜愕然的看著五人背影,又看看伶玉,伶玉莞爾而笑。
喜歡來到明末請大家收藏:()來到明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