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聞言,並不見十分憂慮地說:“射兒,勝敗乃兵家常事,無妨無妨!孫堅父子再勇,不過是匹夫之勇。我想他們跨江而來,後勤難以為繼,我們只要據城而守,時長日久自會退去。”
“還是父親大人棋高一著!”黃射一聽,將戰敗的煩躁拋卻於九天雲外,轉淚為喜,悠哉悠哉地跟著父親黃祖返回樊城。父子倆準備據城而守,長持久戰。
黃祖非大將之才,也沒蓋世的武藝韜略,不過這對付孫堅父子的策略卻是上上之選。孫堅父子無疑想速戰速決,儘快攻破樊城,直取襄陽。一旦戰事膠著,江東軍必因糧草後勤不足而退兵。
……
“好!好!果不愧是我孫堅之子。”孫堅接到前方戰報,示之於眾將曰:“策兒不僅勇武有加,還會用計設謀,我後繼有人也!”
前鋒兵馬傳回來的戰報是由孫享處置的,身為孫家大管家,自不會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因為沒有半點意義。孫享自然往少主人孫策身上貼。
“恭喜將軍!”程普和韓當也是發自內心的歡喜。他們對孫策同樣寄以厚望。如果說孫策之悍勇,他們是知道的。至於說孫策會用計謀,他們還是半信半疑。
“好!我們也加快行程,與策兒匯合,一起攻打樊城。”孫堅心情太好地命令所部快加行軍速度,星夜向樊城而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什麼?失了渡口,黃太守據樊城而守。”剛率大軍出襄陽的劉表也接到了前方戰報,還有黃祖的求援信。
黃祖也算是小心駛得萬年船的人,出樊城一戰未交,就返回樊城據守。考慮己軍箭矢稀缺,就毫不猶豫地向劉表發出求援信,要兵要將要糧要箭矢。
“主公,孫堅父子皆猛虎也,其勇不可小覷。”隨軍的蒯越道:“要擊退孫堅父子,據城而守倒是上策,只要孫堅父子攻不破樊城,自會退兵回江東。”
“異度之意是黃太守應對得沒錯?應該支援?”劉表本是勃然大怒,聽蒯越這麼一說,想想也是。
“沒錯!也應該支援。”蒯越施禮道:“還必須是精兵強將,能將孫堅父子擋在樊城外最好。倘若兵臨襄陽城下,於主公十分不利也!”
取荊州必取襄陽城,襄陽城一破,荊州其他郡縣傳檄可定。荊州是物富民豐,又是四戰之地,更是大小世家林立。甚至可以說荊州誰為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足夠強大。
歷史上曹操定鼎北方,挾百萬之師下江南,荊州帶甲十萬也是望風而降。赤壁之戰後,劉備說借荊州也就借了。若非關二爺走麥城,這荊州就真有借無還了。
“嗯,那該派那位將軍弛援樊城呢?”劉表何嘗不知荊州的狀況,劉表名為荊州牧,其大部分權力和多數地方,都掌握在各大世家手中。
“就讓我陪文聘將軍走趟樊城吧!”蒯越推薦了荊州最有真才實學的將領文聘。可以說蒯越和文聘,就是荊州文武擔當。
文聘,表字仲業,南陽宛人。文武雙全,忠誠之輩。一直是劉表帳下的得力將領,深受劉表器重和同僚敬佩。
“仲業!”劉表召過文聘道:“我命你和異度一起率一萬精兵,火速馳援樊城,以拒孫堅父子。記住,你二人多商量計較,明白嗎?”
“喏!”蒯越和文聘齊聲應諾,領命點齊一萬兵馬,及無數的糧草箭矢,火速向樊城而去。而劉表率著大軍返回襄陽,靜待樊城之戰的結果。
“異度兄,樊城擋得住江東猛虎嗎?”文聘與蒯越並駕齊驅,恭聲問道:“素聞孫堅悍勇,戰黃巾軍,討董卓,都是戰功赫赫。”
“難!”蒯越目光遙望遠方,神色有莫名地說:“江東軍上下齊心,而我荊州兵難以同心協力。可能要決戰於襄陽城下。”
文聘聞言,點了點頭,卻也沒有再說什麼。文聘對荊州的情形也是心中有數。不過對於文聘而言,保境安民才是自己的責任,其他的,沒有什麼意義。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