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並沒有懷疑李儒所說,因為李儒沒必要騙他。再說要做一個人主,尤其是一個成功的人主不簡單。這個有點玄,絕不是拉起一支兵馬就是人主。
三國時期諸侯混戰,大浪淘沙之下也只剩曹孫劉三家。勢大如公孫瓚,袁紹之流,也只不過如流星過隙。李儒之言還是有道理,也是可信的。
“破而後立,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李儒有點高深莫測地說:“漢武可以中興大漢,萬一又橫空出一個絕世人物呢!誰又知道呢?且這麼著吧!”
“破而後立?且這麼著吧!”賈詡有點呲牙咧嘴地說:“你軍師都這麼豁達,就當我這個養老之人什麼都沒說,也沒問過。”
“嗯,今天我就宴請你這個養老之人。我們好好喝個痛快!”李儒和賈詡相視大笑,笑聲傳遍了李儒的府邸。
……
太傅馬日磾和太僕趙岐奉詔帶著一隊人馬出長安,過函谷關,經洛陽,馬不停蹄地向冀州而來。
馬日磾,字翁叔,扶風茂陵人。東漢中後期大臣,經學大師馬融之族孫。馬日磾年輕時即繼承馬融學說,以才學入仕。
馬日磾曾任諫議大夫,與蔡邕,盧植等人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後歷任射聲校尉,太尉,太常等職。其人有才,還歷任三公,最後於壽春憂憤而亡。
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縣人。東漢末年經學家,畫家。別的不說,趙岐是這個年代少有的長壽之人,史料記載趙岐活了九十多歲,最後安然逝於荊州。
不提馬日磾,就是年近八旬的趙岐,董卓以其為使出使關東,真不怕路上掛掉?也說明李儒是多麼的隨意。當然,也可以說是德高望重才好調解紛爭。
在漢代,四五十歲就可自稱老夫,在平均年齡四十多的年代,八旬的趙岐真可謂活化石,是人就得捧著,倘若來個假摔碰瓷什麼,還真收不了場。
也可能就因為趙岐為使,袁紹一聽到訊息,放下軍務,率麾下文臣武將離武強百餘里迎接馬日磾和趙岐使團。除了說表示尊重,也不排除袁紹與公孫瓚打得很無奈。
袁紹接到使團一行,非常熱情地款待著,好酒好菜伺候著,還安排了不少妙齡美女歌舞助興,也不怕折了老人家的老腰。
“本初呀,別打啦,平分冀州就平分冀州,再打下去只會便宜董卓惡賊,不知何日才能幫陛下脫離董卓魔掌。”太僕趙岐在酒席間直言不諱地說:“我也不知董賊為什麼會賣這個好!”
“老太僕,一切就聽您的!”袁紹神色恭敬地說:“不知這冀州如何平分法?再說這公孫瓚會依言退兵麼?”
“看下詔書吧!”太傅馬日磾將詔書隨意扔給袁紹說:“公孫瓚管中山,清河,渤海,河間四郡國,其餘的由你管轄。公孫瓚都已經武力佔領了這四地,不讓給他又能如何?”
“太傅大人,這渤海郡能劃給我麼?”袁紹明知不可能,還是心存希冀地說:“憑兩位大人的聲望,他公孫瓚不能不聽吧?”
“本初,你就知足吧!”趙岐直言不諱道:“你這冀州牧都於法理不合,韓文節之死你難脫干係。再說以現在的局勢,渤海郡於你是塊飛地,就算公孫伯圭給你,你守得住嗎?就這樣吧,想辦法進攻長安,救陛下和文武百官於水深火熱之中才是你這個盟主的要務。”
如果說別人這麼說袁紹,袁紹肯定不依。那麼趙岐這麼說,完全是老人家教育年輕人,何況趙岐一點也沒說錯,袁紹確實做得不地道。
袁紹圖謀冀州約公孫瓚出兵,這是天下皆知的事。韓馥之死不就是被袁紹逼死的麼!如今公孫瓚可是名正言順來平分冀州,袁紹還真無從反駁,只好唯唯應諾。
“至於說公孫瓚會不會退兵?我想他根基在幽州,不退兵又能如何?”趙岐對袁紹的表現表示滿意,不介意地提點道:“他已得到了這次出兵想要的,應該巴不得找個臺階收兵罷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馬日磾和趙岐一行人在袁紹處歇了一晚,次日在袁紹派專人護送下來到了公孫瓚處。公孫瓚也是率眾出十里而迎,極盡隆重和尊重之舉。
“伯圭不錯,不愧為子乾的高足,幽燕之地得以安寧,諸胡不敢妄動,其功不可沒!”趙岐捋著幾根稀落的鬍鬚,訓斥侄孫一般對公孫瓚說:“不過置邊疆而不顧,在冀州大動干戈就不對了。”
“老太僕呀!我只是應袁紹那個偽君子之約而來。”公孫瓚涎皮賴臉地說:“我可從來沒有圖謀冀州之心,更不會做過河拆橋的絕情事。”
“伯圭,你可別得了便宜還賣乖!”趙岐指著公孫瓚的眉毛說:“擅離職守,亂動刀兵,都是誅滅家族之大罪。如今也得了冀州四地,還不班師回幽州去戍邊?保家衛國,抗胡戍邊才是你公孫伯圭該做的事呀!”
“行!都聽太僕大人您老的!不過這冀州四地可都由我說了算。”公孫瓚點頭哈腰地說:“您老可慢點兒,我可辦好了酒席等你們。”
“可有逍遙醇釀中的神仙醉?”趙岐有幸在先帝靈帝那兒飲過一小杯神仙醉,真是念念不忘呀,經常說白活了近百載。
“有,不多,不過兩位老大人這一人一小壇還有準備了。”公孫瓚實話實說道:“這一般的逍遙醇釀易得,而其特釀的神仙醉,我也是有份額的,釀製不易,產出有限。”
“明白,明白!”趙岐一改老態龍鍾,腰桿一直小跑起來,嚇得公孫瓚大呼小叫:“老太僕大人啊,酒又不會跑,您若有個閃失,我擔待不起呀!老的天訥!”
“別大驚小怪!”趙岐瞪了公孫瓚一眼說:“別以我不知道,有了冀州四郡,那劉玄德小子能少了你這美酒。你一回幽州,這四郡還不是那小子的!記住啊,一小壇神仙醉可不夠,萬一沒有,快馬去那小子那裡運來。”
“好,好!要多少由您老說了算,太不了我把自己的份額全送全送。”公孫瓚才知道什麼叫老而不死是為妖。在這些久經宦海沉浮的老人家面前,什麼都心知肚明得很。
“這還差不多!”趙岐一聽,放慢了腳步,拍了拍雙手說:“伯圭呀,記得傳一句話給玄德那小子。”
“您老請說!”公孫瓚知道這是趙岐因美酒而回報一二,對劉備必有裨益,不由彎腰恭聲道:“我必帶到。”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