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只能寄希望守住南皮城,只有盼望袁紹早日來援。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袁野還是積極備戰。別的不說,南皮城糧草充足,夠守城將士三年之用。城內有守兵八萬,城內還有世傢俬兵數萬,民眾近三十餘萬。
渤海郡南皮城是袁紹苦心經營數年的地方,不但富碩,而且人心可用。南皮城本身也是冀州除鄴城外的一座堅城。可以說只要守城的是良將,公孫瓚,關羽,張遼,徐晃各部近十萬兵馬也攻不下南皮城。
南皮城外,公孫瓚,關羽,張遼,徐晃等人將南皮城團團圍住後,各自安營紮寨畢,就來到主寨大帳中商議如何攻打南皮城。
不論從資歷還是輩份,進兵渤海郡的各部公孫瓚都是老大。事實上也是以公孫瓚為主,關羽,張遼,徐晃副之。主寨自然也是公孫瓚部了,關羽幾人就來到了公孫瓚大帳內。
“都到齊了,廢話不多說,南皮城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沒佔領南皮,就是沒有競全功。”公孫瓚在眾人見禮後,直奔主題說:“南皮城在清河,河間,渤海三郡交叉點上。此一城足以影響三郡,大家有什麼想法或辦法不妨暢所欲言。”
“南皮城是袁紹苦心經營多年的城池,不論從那個方面來講都不好打。”關羽首先開口道:“我還是認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強行攻打南皮城這樣的堅城是不可取的。”
公孫瓚和關羽所說的基本上是廢話,這些基本情況大家都知道。整個渤海郡,甚至是相鄰三郡,也就南皮城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堅城。那怕現在是一座孤城,也不是說打就能打得下的。
目前正東門是公孫瓚部三萬兵馬,南門是徐晃部一萬兵馬,西門是關羽部三萬兵馬,北門是新近獨領一軍的張遼二萬兵馬,一共約十萬左右。
本來進渤海郡初三部共有二十萬兵馬,不過攻佔一個地方就要守一座城池,其餘十萬左右的兵馬就分散在渤海郡各地。
嗯,比在清河國的張飛好點,張飛才剩一萬機動兵馬。好在張飛剛剛又有了華雄送的四萬多俘虜,只要用得好,就可鞏固和消化清河國了。
這也是因為袁紹兼渤海太守的原因。換而言之也是看得起袁紹和袁野。其實要說按這規格,還真是抬高了在歷史中籍籍無名的袁野。城下的任何一個莫不是在歷史中威鎮天下的人物。
白馬將軍公孫瓚,稱雄幽州,與袁紹爭北方之主,自是可稱之為一時英豪的人物。關羽關雲長關二爺,義結桃園,忠義無雙,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守荊州,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
張遼張文遠,曹老闆的五子良將之一,以八百破孫權十萬,威鎮逍遙津,在吳地提名可止小兒夜哭。徐晃徐公明,同為五子良將,官渡顯威,解圍樊城,有膽有識,南征北戰,名動天下。
“攻心為上誠然也,不過我們還是得做兩手打算。一邊打一邊談才有效果。”張遼在關羽說完後,開口道:“南皮城是堅城易守難攻,而南皮城內的人卻不是萬眾一心,只要我們攻談得當,遲早可破之!”
“兵法有云,久守必失!”徐晃笑了笑說:“這世上就沒有攻不破的城池。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何不去南皮城下一觀?”
“公明言之有理!且隨我去喊話南皮城!看看那個叫啥袁野的傢伙是個什麼貨色?”公孫瓚笑吟吟地站起身,招呼著眾人。
公孫瓚對眼前這幾個傢伙是無比的欣賞,就如之前跟他打了不少仗的趙雲等人,用得順手,還用得放心,最重要的是有用。
“袁野這傢伙我知道,之前我與其交鋒過。嗯,我知道他,他也認識我,卻不知我之名。”關羽把當年接應張寧部入幽州的事講了個大概,最後總結陳詞說:“袁野算是久經戰事,那怕其人其才平平,也是知兵之輩。”
當年關羽接應張寧部入幽州,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然不肯表露身份和姓名。就算現在有人問關羽當年是否接應過黃巾軍入幽州,關羽也會矢口否認。這不是關羽一個人的事,而是事關劉備大業。
“久經戰事?”公孫瓚沉吟了一下說:“就算袁野非良將,但是在經驗足夠下,該有的見識都會有,這樣的話,袁野就不容易犯致命的失誤或錯誤。”
公孫瓚對當年黃巾軍之事不感興趣,對別人知不知道當年劉備是否接應過黃巾軍也不以為然。他在乎的如何攻下南皮城。
“不說了,水到船頭自然直,我還真不信打不下這南皮城!”公孫瓚嘀咕幾句,大手一揮率先出帳。
“城內的人聽著,我乃幽州白馬將軍公孫瓚!叫守城的袁野出來答話。”公孫瓚騎著一匹神駿的白馬,率著關羽等人來到南皮城東門一箭之地外,勒馬高叫。
袁野自從公孫瓚等部包圍南皮城起,就一直呆在城頭,除了佈置四門防務外,基本上在發呆。聞到公孫瓚的聲音,就從箭垛中間探出頭來。
“公孫將軍好!我乃南皮城守將袁野!”袁野伸著頭,扯著長聲道:“不知公孫將軍為何無故犯我冀州?圍我南皮?”
“無故?”公孫瓚仰天大笑,手指袁野道:“我傳檄天下的萬言書說得還不夠明白麼?袁紹袁大盟主為了圖謀冀州,約我夾攻冀州,再平分冀州,我現在應約而來,也是取我該得的一半冀州,明白了吧!”
“呃!”袁野可是看過公孫瓚這檄文,也知道是實情。不過公孫瓚這一招將陰謀於公告天下的陽謀,袁野是真破不了,以致半天也不好介面說什麼。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