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又問:“公臺啊,公臺,那你死了後你的母親又怎麼辦呢?”
陳宮回答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別人的母親的。”
曹操最後嘆息說:“公臺,以後你的母親和孩子,我都會視為自己的一樣。”
陳宮死後,陳宮的家人一直由曹操供養。從點上可以說明幾個問題。其一,陳宮是大才,曹操才殺之不捨,甚至不計較陳宮之前的背叛。
其二,曹操內心對陳宮是愧疚的,或者說是對徐州屠城的另一種懺悔。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老大的為人行事雙重標準。不過對於有才,還是自己有負在先的陳宮,曹操還是沒有絕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三,曹操不愧是亂世梟雄,能一統北方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魏國奠基人,絕非幸致。
陳宮的一生,說不上精彩,說不上愉快,還有點鬱悶。先遇明主曹操,卻不合適。後投庸主呂布,又不聽其言不用其謀。陳宮應該是真的無可奈何,只好一死了之。
世人對陳宮其人也是評價不一,唯一相同的是,都說陳宮性情剛直不畏生死,足智多謀。
劉曄言:“陳宮多計。”
郭嘉言:“陳宮雖有智謀,但機變不夠。”
荀攸言:“夫陳宮有智遲。”
趙蕤言:“袁本初虎視河朔,劉景升鵲起荊州,馬超,韓遂,雄據於關西,呂布,陳宮,竊命於東夏,遼河海岱,王公十數,皆阻兵百萬,鐵騎千群,合縱締交,為一時之傑也。”
陳普言:“何物曾奴董太師,原陵青草正萋萋。一時翔集多知處,獨恨公臺不擇棲。”
羅貫中:“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亞父忠言逢霸主,子胥剜目遇夫差。白門樓下公臺死,致令今人發嘆嗟。”
“不識游魚不識龍,要誅玄德拒曹公。雖然背卻蒼天意,誰似忠心映日紅?”
黃山言:“宮謂布不用其言,亦綜平昔所言論耳。至謀使布自以步騎出屯於外,布嘗自將千餘騎出戰而敗矣。其言豈可用乎!”
李贄:“陳宮之智亦足與操相敵,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處。”
後世網路中:“陳宮在三國群英中是一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角色。就像煙花一樣,轉瞬即逝,我們卻被那一瞬間的燦爛深深打動。”
這是後世網路中寫陳宮的幾句話。算是對陳宮的才智和勇氣的肯定及歌頌吧!不管怎麼說,敢叛曹迎呂,用實際行動反對上位者的暴行,這勇氣是值得歌頌的。能以一己之力獨懟曹操的五謀,這才智是值得肯定的。
“原來如此!”田豐等人皆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劉備早年由典韋保護而遊歷天下,是人盡皆知之事。在此期間聽聞過陳宮也正常,陳宮也是天下名士啊。
“張大人,陳大人是兗州東郡人吧,他又為何會在這通縣任縣令呢?”劉備裝作一副好打聽的小樣,似乎隨意地問張陽。
劉備是真不知道陳宮在任中牟縣縣令之前的具體活動。這東郡與通縣可相距千萬裡,陳宮不在兗州境內出仕,反而跑到通縣來就有點讓人費解。
不過有徐晃的前車之鑑在,劉備對冷不防從什麼地方跳出個三國群英中有名有姓的文臣武將,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的。但是該問的還是要問,該知道的還是要知道。不然弄出笑話就丟人大發了。
“這個,侯爺還是去問陳大人本人吧!”張陽似乎有點為難地說:“高士的事不好說,沒見侯爺來了都不顯身,連會談也不參加。”
劉備對張陽的怪話裝作沒聽見,只知道這張陽和陳宮不是一路人。不過想想陳宮的性情剛直,這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