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孔大人,韓大人!”荀彧也算是常客了,見過禮,在孔韓兩人點頭中自己找了個靠後的位子坐下。
“玄德,前番孫堅攜傳國玉璽出洛陽,你為何不在虎牢關攔截之?”孔融知道荀彧是劉備的人,也就一點不避諱地點名道姓說:“枉我一直認為孫堅忠勇,原來也是懷有不臣之心的叛逆,與挾天子亂政的董賊有何區別!”
“文舉兄,不是每個讀了聖賢書的人,都會遵循聖賢之禮,明聖賢之義,講聖賢之理。”劉備有點無奈地說:“在無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我實不願讓更多無辜的人因此而喪命。”
“玄德高義!”韓馥點頭讚道:“如果劉大人有玄德這麼想法,又如何會釀成流血事件。以致聯盟討董一事成空,真讓人,唉!”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不知兩位兄長接下來去向如何?”劉備也作嘆息狀說:“出兵時都是信誓旦旦,如今卻虎頭蛇尾無功而散。”
“我正與文節兄說起此事。”孔融道:“袁盟主是會呆在這洛陽,遙控渤海一地。有玄德的兵馬帶回那百萬之眾,袁盟主算是名利雙收。我們嘛,只有回家了。”
“不錯,我們剛才就想來與玄德告辭,沒想到玄德過來了。”韓馥點頭道:“正好,明天一早我和文舉兄就結伴而行,路上也好有照應。玄德你呢?”
“我哦!”劉備沉吟了一下說:“我一定要等我二弟等人帶百萬之眾返回洛陽後,才能打算下一步。再說,我還不知道去向何方呢?”
“玄德,怎麼會不知道去向何方呢?”孔融和韓馥異口同聲地問,其中關切之意沒有絲毫作假。可見這兩位大佬是真把劉備當兄弟了。
“兩位兄長,幽州兩郡又那裡容得下小弟如今麾下這麼多兵馬?也養不活呀!”劉備愁眉緊鎖地說:“我又捨不得那些為討董大業流血負傷的十幾萬將士們。”
“對啊!玄德收容了大夥的傷兵十幾萬,又收降了汜水關和函谷關外的降兵,幽州兩郡是太小了。”孔融一邊勾著手指說,一邊看向韓馥,期望他出個主意。
“青州!”韓馥和孔融再次異口同聲說:“青州無主,玄德正好去青州容身,妙也妙也!”
“青州?”劉備揣著明白裝糊塗地說:“青州確實無主,可是小弟這麼名不正言不順而去,會遭人詬病的。再說陛下在長安,我想請命都不可能呀!”
“此事易耳!”孔融大包大攬地說:“我和文節兄聯名保薦玄德為青州牧,玄德又是陛下皇叔,無不準不理。”
孔融乃聖人之後,又是當代大儒。韓馥能掌九州之首冀州,也是影響力不凡的大佬。有此倆人聯名保薦,劉備入主青州就是定局。
“謝謝兩位兄長厚愛,還煩請兩兄長費心。”劉備長身而起,施了個大禮道:“玄德有禮,也代麾下五十萬將士們多謝之!”
“玄德勿須如此!只有你入主青州我才放心也!”孔融揮手道:“不過青州匪患嚴重,黃巾餘黨真有幾百萬之多。整個青州境內,也就幾座堅城四周安全點。玄德你要心中有底!”
相比於歷史同期,現在青州的黃巾軍多了一半,而且一直是在褚燕的率領下,算是一股有組織,有一定戰鬥力的霸匪,一般人還真不敢招惹。
在青州為官者,都是與這股黃巾軍井水不犯河水。只要不主動去剿殺,在褚燕的約束下,黃巾軍也不會無故擾民犯官。
當然,孔融和韓馥不知道的是,沒有這幾百萬黃巾餘黨要收復,劉備還未必會去入主青州。答應了褚燕這麼多年,怎麼能不踐行承諾呢!
“文舉兄放心,青州之事我略知一二。”劉備不忘安其心道:“三年之內,我將青州匪患清剿一空,期間還得仰仗兩位兄長之力。”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孔融和韓馥都滿口答應了下來。嗯,絕對是很仗義!
劉備見狀,想了想這兩個傢伙不久後都有大難,忍不住拍著胸膛說:“兩位兄長之恩,小弟沒齒難忘。小弟在這裡承諾,日後兩位兄長若有難處或差遣,只須一紙傳書,就算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也許孔融和韓馥都未必要求劉備報恩,不過憑劉備如今的身份勢力,有這麼個承諾,也讓這倆個傢伙眉開眼笑。花花轎子眾人抬,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