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北相鮑信鮑允誠,能文善武,確實有幾把刷子。也是真心實意想誅除董卓的漢室忠義之士。從之前在洛陽上竄下跳就可知一二。
不過呢,人無完人,金無赤金。鮑允誠也有小毛病,就是性子急,愛出風頭好表現。
這不,眼看長沙太守孫堅孫文臺為前部先鋒率部而去,生怕孫堅立了這討董頭功,鮑信暗地裡就差其弟鮑忠領三千步騎,從小路趕在孫堅前頭來到汜水關下搦戰。
鮑信的這種思維和行為很奇葩,也很難讓人理解。就憑鮑忠其能,領這三千步騎就可以建功?真當汜水關是紙糊的?還是當汜水關守關將士是紙糊的?也不知誰給他的信心?可事實上這事兒就這麼真實地發生了。
鮑信是二貨,還是一個信心無限澎漲的二貨。其弟鮑忠也是一個馬大哈式的人物,還真的領著三千步騎,徑直抄小路急行軍。果然在孫堅部之前就來到了汜水關下。鮑忠命隊伍列陣之後,駕馬至陣前罵關叫陣。
趕來馳援汜水關的華雄是個大老粗,可是華雄久經沙場,該有的眼力還是還是有。華雄一看關下打著鮑字旗號的三千步騎就是渣。於是毫不猶豫率著五百親衛殺出門來。
“賊將休走!”華雄可是一直憋著口氣,正想殺人和戰鬥,飛身出關,一馬當先,揚刀暴嘯著。
鮑忠見勢不妙,知道對方不是自己可以力敵的,正欲掉轉馬頭回歸本陣。只見刀光一閃,鮑忠已經是身首兩分,一命嗚呼!
“殺!”華雄一刀砍了鮑忠,大刀一指,五百親衛如狼似虎般向鮑忠部撲去。
將是兵膽,鮑忠一死,鮑忠部膽已碎,連半點反抗都沒有一鬨而散。華雄的五百親衛都是騎兵,鮑忠部步騎混合,又那裡跑得過。鮑忠部被華雄親衛砍殺大半,部分將士被生擒活捉,只有少數人逃逸山林才倖免一難。
“就這等戰力,也敢犯我汜水關?”華雄看著不堪一擊的對手,百思不得其解也嘟囔著。
“是將軍神勇!”華雄的親衛不失時機地拍老大的馬屁。華雄瞪了一眼:“押俘虜回關,將這不知的將校首級呈送相爺處報捷。”
可憐一心想爭頭功的鮑忠,連姓名都沒留下就成了別人的戰利品。華雄得勝回關,眾將一齊恭賀,也對守住汜水關信心十足。
而鮑忠的首級被華雄著人星夜呈送洛陽相府。董卓大喜,加封華雄為都督。董卓大手一揮,每天依舊飲酒作樂,沒把關東一眾諸侯,百萬之師當一回事。
……
長沙太守孫堅孫文臺領了先鋒之職,取得半個月軍糧,帶著程普程德謀,黃蓋黃公覆,韓當韓義公三員將領,率兩萬本部,從官道向汜水關而來。
孫堅率部還沒到汜水關,就遇上了狼狽不堪的部分鮑忠部。攔而問之,孫堅不由虎目含煞,劍眉輕皺,一顆熱血的心不由一沉。
“將軍,聯盟伊始,就有人爭功算計,我們不可不妨啊!”老謀穩健的黃蓋提醒道:“我們孤軍深入,若被人揹刺,可就九死一生。”
“是啊,將軍,廣宗之戰乃前車之鑑,我江東大好男兒都葬身於廣宗城內,真不敢或忘。”程普也勸諫言:“將軍一片熱忱報國之心,別人未必如此也!”
韓當亦抱拳行禮道:“征討黃巾賊時,就聞華雄乃西涼第一勇將。華雄等又是據關而守,將軍絕不可貪功冒進。”
“放心!”孫堅見麾下三大將領都這麼說,哈哈一笑道:“我料那華雄有勇無謀,只要我們一切小心,卻也無礙。”
孫堅笑後,又神色一正道:“身為漢臣,豈有不竭盡全力討賊之理。我軍也沒有不戰而撤的先例。就算人心不齊,我們也必須全力一戰!大家打起精神,進兵汜水關!”
“喏!”孫堅令下,眾將應喏,孫堅部堅定地向汜水關下開來。孫堅表面如常,實則內心已經翻滾紛亂。
廣宗之戰是孫堅一直以來的惡夢。數千江東子弟葬身於彼,還是親如兄弟的祖茂祖大榮也戰死於斯。當年孫堅心灰意冷帶著剩下的三百人回江東,一度對漢室當朝失望。
就是現在,孫堅還是在心底不平不忿不甘。只是孫堅不願表露於人前,把這一切深埋著。應該說,此時的江東猛虎孫堅與歷史同期的孫堅有著本質的區別。
來到汜水關下,孫堅在離汜水關十里左右的梁東,擇一空曠處安營紮寨,才帶領眾將及五千精兵至關下搦戰。
“關上助惡匹夫聽著,若不早降,待我打破城關,定斬不饒!”孫堅披銀甲,裹赤幘,拍馬橫刀,向城內叫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