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即位才幾天,並無失德之處。你卻要廢嫡立庶,你董卓是要造反麼?”中軍校尉袁紹不顧隨時有身死形滅的危險,及時挺身而出道。
董卓見袁紹獨不識數,不由怒火中燒,拔出佩劍,指著袁紹厲喝:“天下事在我,我想做的,誰敢不從!你袁紹是看我之劍不利麼?”
袁紹毫不畏懼,也拔出佩劍,遙指董卓道:“你的劍利,難道我的劍就不利!”
董卓和袁紹在席間拔劍互指,這就是一幅劍拔弩張,火藥味濃得化不開的局面。一旦有點火星兒,這席上眾人也不知有幾人可生還?
“事未可定,不可妄殺!”就在這驚險萬分之時,李儒開口道:“都放下利劍,事情還得商量著來。”
“哼!”袁紹冷哼一聲,看也不看眾人,仗劍而去。袁紹出了門,冷汗如泉湧,將官綏印記懸掛於東門,跨上早就準備的寶馬,頭也不回地向冀州而去。
呂布本想阻攔袁紹,卻被李儒以眼色制止。不然就憑袁紹的身手,已經伏屍當場了。李儒制止呂布,自然有其道理。
汝南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絕不是一句玩笑話。就是當場文武百官中,也不少於一大半是袁家的門生故吏。何況太傅袁隗就在座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怕強橫如董卓,狠絕如李儒,也不得不考慮真正得罪袁家的後果。這也是袁紹敢當場拔劍對董卓的根本原因。袁紹在賭董卓不會殺他,就此博個好名聲,為以後長遠之計而打算。
很明顯,袁紹賭對了。同時也讓袁紹英明神武之姿傳遍天下,也讓袁紹日後差一點點就一統天下。這當然是後話。
董卓臉色鐵青,將劍歸鞘,陰森地看著大傅袁隗說:“你的侄兒無禮,我本欲當場斬殺之。不過看你的面子,我且饒恕了他這一回。廢立之事如何?”
袁隗知道事已至此,已經無從反對,站起身拱手作揖道:“太尉所見是也!”
董卓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臉色稍晴地掃視了一眾文武一眼,高聲道:“膽敢再阻止廢立之事者,皆軍法從事!”
“悉聽尊便!”一眾文武已經被嚇得魂飛魄散,又那裡敢說半個不字。
席散人去,董卓召來侍中周毖和校尉伍瓊,問道:“袁紹此去若何?”
侍中周毖施禮道:“袁紹怒氣衝衝而去,若懸賞緝拿,勢必有變。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若袁紹聚眾對抗,必後患無窮。山東之地非公所有,不如將袁紹赦免其罪,拜為一郡太守,袁紹必喜於免罪受封,定不會添亂也。”
“嗯!”董卓不置可否,又目視校尉伍瓊。
校尉伍瓊心領神會地施禮道:“周侍中言之有理,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也。不如就免其罪,還封其為一郡太守,以收天下民心。”
“好!就封袁紹為渤海太守。”董卓聽從了周毖和伍瓊的建議,即刻就差人奉詔去拜袁紹為渤海太守。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