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我的三國有些亂 > 第342章 滿城雞毛

第342章 滿城雞毛 (第1/2頁)

推薦閱讀:

大將軍何進從妹妹宮裡出來,就召來三公共同商議。何進要對付董太后,三公也沒有極力反對,而是獻言獻策,如何如何什麼的。

次日早朝,早得到何進竄綴的使廷臣上奏,言董太后原來是蕃妃,不宜長久居住於宮中,應該回到河間去生活。

朝政本就由何進把持,準不準奏,又該如何處置,都由何進一言決之。何進一邊派人去遣送董太后回河間,一邊點了數千禁軍團團圍住驃騎將軍董重的府宅,迫其交出印綬。

可憐的董重,才當驃騎將軍沒幾天,就因董太后專權和逞一時口舌之快,弄得丟官身危。董重知大勢已去,就自刎於後堂。董府舉哀,禁軍才散去。至此董氏一枝算是昨日黃花,從此煙消雲散。宮庭爭鬥之殘酷,由此可見一斑。

十常侍張讓,段珪等人見董氏一枝已廢,何氏勢大,就想方設法結好何氏以保自身。張讓等人以金珠玩好結構大將軍何進的弟弟何苗,以及其母舞陽君。張讓等人甚至早晚都去給何太后請安問好,極盡阿諛奉迎之能事。

十分神奇的是,張讓等人又獲得何氏的信用和親近。果然是沒有絕對的敵人,只有絕對的利益。也說明何氏一系目光短淺,不識好歹。這樣的一群人又能在這政治中心的舞臺活躍多久?

在同年六月,何進暗中支使手下將董太后毒殺於河間驛庭。董太后死後,靈柩被送回洛陽,葬於文陵。

在此期間,大將軍何進為了避嫌,掩耳盜鈴地託病在府中不出來。何進什麼智商?如此欲蓋彌彰之舉不是告訴天下人,董太后是他何進所害。

司隸校尉袁就直入大將軍府,對何進諫道:“張讓,段珪等十常侍閹黨在外頭散佈謠言,說是將軍你命人將董太后毒殺之,準備謀朝篡位。”

“一派胡言!”何進聞言,吹鬍子瞪眼晴說:“我外甥乃當今皇帝,我身為大將軍兼參錄尚書事,文武皆為首也,又謀那門子的朝篡什麼位?豈不是自己找不痛快!”

袁紹有點氣結,不過還是耐著性子舊事重提:“將軍,若不乘此時誅盡閹黨,以後必會釀成大禍。昔日竇武欲誅閹黨,因行事不夠周密,反被閹黨所害。前車之鑑,將軍三思呀!”

“今非昔比,我何氏一族已盡掌中樞,豈是昔竇武可比。區區門閹豎不足慮也!”大將軍何進一副天下盡在掌握的輕鬆寫意說,完全沒把中常侍張讓,段珪之流放在眼中。

何進一手扶外甥劉辯登上帝位,誅蹇碩廢董後,此時位極人臣榮耀一時,確實有些飄飄然了。別說一干閹豎,就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也不放在眼中。

袁紹眼底閃過一絲失望的神色,依舊開口勸道:“將軍手握精兵,誅除閹黨只在反手之間,並不會有什麼疏漏。還望將軍當機立斷之!”

何進眯著眼晴,故作高深地說:“本初且去,容我想想。”

袁紹十分無奈,默然地退下。

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袁紹的建議很快就有人密報於張讓和段珪等人。張讓等人十分惶恐懼怕,就攜重金求助於大將軍何進之弟何苗。

何苗這貨見錢眼開,收了張讓等人的賄賂,就來到何太后處,對何太后說:“兄長手握重權,輔助新君,不行仁政德行,一味殺戳。今又要無故誅殺十常侍,這是取亂之道呀!”

“嗯,言之有理!你且告之張讓等人,我會勸阻兄長的。”何太后想想也是,自己兒子新登大寶,實不宜多做殺業。

何苗退去告知張讓等人,張讓等人才鬆了口氣,心中卻暗暗發狠必殺何進。

何苗離開不久,何進就被何太后召入內宮。何太后對何進說:“中官統領禁省,這是漢室舊例。先帝屍骨未寒,你就要誅殺他的親近舊臣,這怕是不太好吧?”

“這,這!”何進這貨從來不是個有決斷之人,聽了妹妹之言,唯唯諾諾不知所言,豬腦殼更是毫無頭緒。

何進在進宮之前,其門下袁紹等人就極力慫恿他把誅盡閹黨之事跟何太后明說。何太后支援就萬事0k,不料何太后是為閹黨說項的,這讓何進都不知該如何開口了。

“別這別那了,這事就這麼定了。張讓等人也是識數的,肯定不敢對你我兄妹如何!”何太后揮了揮春蔥玉手說:“我有些睏倦,兄長且回府去吧!”

還別說,何太后何蓮本就十分姿色入選入宮,這時正青春年華之季,加上保養有方生活福貴。實在是一副慵懶美人誘人圖。

何進是一腦袋漿糊地回到府中。剛入回府,等得有些心急火燎的袁紹施禮而問:“將軍,事情怎麼樣啦?”

何進看了眼等待自己的一眾親信幕僚說:“太后不答應,如之奈何?”

袁紹眼珠一轉,別有計算地說:“太后不允,將軍何不召幽並涼三州的戍邊諸將,著他們領一支兵馬進洛陽誅盡閹黨。等他們兵臨城下,就是太后也無法阻止了。”

“此計大妙!”何進臉上露出了答容說:“本將軍掌管天下兵馬,這也就一紙命令的事。且容我擬檄召諸鎮,率一師入洛陽誅除閹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袁紹什麼心思暫且不論,這何進捨近求遠就讓人費解了。誅殺幾個閹宦,差幾個禁軍就擺平了。就算掩人耳目,堵悠悠之口,也不必引狼入京師重地吧?

有些人的腦回路十分清奇,大將軍何進就是典型。有些人天生作死,一作起死來就狂奔難止,大將軍何進就是模板。

“將軍萬萬不可!”大將軍府主簿陳琳跳了出來諫道:“俗話說,掩目而捕黃雀是自欺其人也。捕只小小黃雀尚不可掉以輕心,何況是影響宮庭上下內外的大事。”

“現在將軍位高權重,手握京機禁軍,想怎麼樣泡製一眾閹豎都可以。又何必大張旗鼓召邊軍進洛陽。這不是弄個大火爐燒幾根毛髮麼!”陳琳侃侃而談。

“將軍只需雷霆行動,快刀斬亂麻斬盡張讓,段珪之流。那就是順天應人之舉,天下人都會拍手稱快。如果將軍把邊軍召進洛陽,諸鎮聚會於此,各自心思難以一樣,少不了許多糾葛事端。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事情不一定能辦好,反而會發生亂子。”陳琳引經據典口若懸河地擺事實講道理。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史稱建安七子之一。在建安七子中算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陳琳出生不詳,病亡於公元217年,即建安二十二年。

最新小說: 快穿:每次都在玩養成 小王爺威武 鐵十字軍旗永不落 勇者名叫惡龍 士頌三國 因為我是殭屍 大唐機械夢 娶個女鬼老婆 我的三國有些亂 來到明末 三國之我有屬性點 建安天下 大明:從少年天子到綜武盟主 工業中華 貞觀:我來自未來 太陽與雄獅 大明:天天死諫,朱元璋人麻了 漢末之海上霸業 貞觀女婿:李二求我做駙馬! 詭舌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