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說的是淮陰侯吧?”關羽想了想說:“名將,想要成為名將,努力是必須,天賦也是不可或缺呀!”
別以為關羽不想成為名將,想啊,做夢都想。不說為了個人建功立業,拜將封侯什麼。就是為了報答劉備之恩情,關羽也一直在為之努力。
然而名將不是這麼容易練就的。兵法兵書都有,都會看,而成為名將的又有幾個?所謂名將之資,資質很重要呀!資質就是天賦,天賦這玩意兒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努力和看兵法兵書不能產生天賦。所以名將很少,尤其像淮陰侯韓信這種完全不可複製,也完全不講道理的名將,一千年也難出一個。
韓信不善練兵,或者說韓信不屑於練兵。只要給他人,人數越多越好,再配以基本裝備,韓信就能帶著他們把百戰之師打得懷疑人生。
不說戰略,就說戰術戰法,韓信就代表漢末以前的上限。如果說有兵有後勤保障,韓信就不知道什麼叫兵敗。韓信一生都未嘗敗績。
當然,韓信領兵作戰是千年第一人。但是這貨是個政治小白,最終也是被女人給玩死了。說來也是一件很讓人悲哀的事。
“是呀,淮陰侯就不走尋常路,他可不練兵,帶著一群新兵蛋子隨便打打就能把對手打死。”郭嘉不無懷念地說:“當今所有的兵法兵書都逃不脫淮陰侯的影子。兵仙啊,淮陰侯真是帶兵作戰達到了神仙般的境界。”
“兵仙是學不來。”關羽嘆喟一聲,又問郭嘉:“奉孝認為當今天下誰可稱之為名將?”
“所謂名將,不但要有勝績,還要有指揮大規模戰役的能力。”郭嘉清了清嗓子說:“如果以指揮十萬人為限,當今天下可稱之為名將的有四個半。”
“四個半?”周倉再次為自己的腦容量著急,不由差點抓掉了頭盔地說:“小軍師你能說人話麼?”
“什麼叫能說人話!聽奉孝講就好!”關羽掃了周倉一眼,周倉低頭在地上數螞蟻,表示自己十分無辜。聽不懂也有錯麼?嗯,還真沒有。
“沒事!”郭嘉不以為意地笑了笑,又接著說:“其一是有涼州三明之稱中的段潁段紀明。其二是皇甫嵩皇甫義真。其三是朱儁朱公偉。其四是侯爺的老師盧植盧子幹。另外半個是現在西涼軍背後的那個軍師李儒李文優。”
“為什麼說李儒李文優是半個,據我所知,他沒有指揮過十萬人以上的戰役,但是他有這個能力。故且稱之半個。”郭嘉特地解釋了一下謂之半個的理由。
至於說為什麼郭嘉會知道李儒,這還是劉備的鍋。劉備算是從後世歷史知道李儒之能。自從上次解青州之圍與李儒會唔之後,更是對李儒感興趣。在某次有心無意間就和郭嘉提及過李儒之能。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此話誠然也!”關羽聽完郭嘉所說,不無感嘆地說:“奉孝所提當世名將四個半,有二個半都算出自關西呀!”
所謂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的意思,就是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縱觀漢未之前的歷史還真是如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涼州自然是關西。涼州三明的段潁算一個,而皇甫嵩又是涼州三明中皇甫規的兒子,自然也算一個。李儒這半個更是屬於關西了。嗯,涼州三明還個叫張奐的傢伙。
話說涼州三明都是三個十分會打仗的能人。涼州是邊境之州,素有外胡犯境,戰亂十分頻繁。也正因為這樣才造就了眾多將帥。
相對而言,涼州三明中皇甫規和張奐主張一手大棒一手甜棗,對外族應該又打又拉,鐵血的同時也要懷柔才好。涼州三明中的段潁則持不同意見。
段潁和白馬將軍公孫瓚持同一觀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有死了的胡人才是好胡人。是以段潁鐵血得很,滅了不少大小部落。
從短期看,段潁的手段更見效果。可以保邊境一時之安定平靜。從長遠來講,皇甫規和張奐的主張才正確。徹底永遠地解決民族問題,只有民族融合和同化。
文化的入侵和同化才能不留隱患。漢文化無愧於這時最璀璨的文化,沒有之一。再者說這時的周邊外族無不對大漢和漢文化羨慕和仰慕,對加入漢室並不反感。漢室在當時周邊小國也是宗主國來的。
“誰說不是呢?”郭嘉略有點揶揄地吐槽說:“不過又回到了原點。無論精銳之師,還是練就名將,都得經歷戰火錘鍊才成啊!淮陰侯韓信可只有一個,還是不可複製的。”
不待關羽說什麼,正在數螞蟻的周倉嘟囔著:“說這麼多又有什麼用,說來說去等於沒說。聽得我都肚子餓啦!”
那怕周倉是嘟囔,也與常人嚷嚷差不多。這和典韋又是一個德性,故意壓低聲音也和打雷沒什麼區別。
“民以食為天。奉孝,元福,我們也去為天去。”這回關羽倒沒喝叱周倉,而是說句大哥劉備常告誡涿郡官吏的一句話。
劉備說句話的意思是,要治理好一個地方,只要你讓治下之民吃飽就行。在封建社會,在農耕時代,沒有什麼比吃飽更重要。
吃飽穿暖的狀況下,誰會去造反?這時代沒有吃飽撐著亂來的人,更沒有吃飽閒著造反的人。
至於吃飽之餘吃好,那是美夢。甚至世家世族也太多無法講究,還停留在煮熟吃飽的階段。
所謂美食,必須在太平盛世的基礎上。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