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就是說趙弘這支黃巾軍有可戰之兵近十五萬。與朱儁部三萬兵力比是一比五。當然,可戰之兵並不等於是善戰之兵,更不等於是精銳。打仗還不是比兵力比人數,可以說一場野戰的話,朱儁部三萬精銳可以完勝趙弘十五萬眾。
朱儁部三萬是能征慣戰的精銳,朱儁又是兵家大佬。無論從戰鬥力,還是排兵佈陣上來說,兩者都不在同一層次。而戰場上往往相差一線就要用無數士卒的性命來填。何況兩者還不是相差一線,而是天淵之別。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戰鬥會以那種方式進行。是攻防戰還是野戰?如果是攻防戰,朱儁部三萬人全部填上也攻不破宛城一角。如果是野戰,趙弘部十五萬青壯也不夠死。
在朱儁部進入荊州境內,趙弘等人就已獲悉。獲悉也於事無補,趙弘等既不敢在路上設伏,又不敢在城外決一死戰。就呆呆地在宛城等朱儁兵臨城下。
再說趙弘等人佔據宛城之事,說是趙弘等人佔據宛城,還不如說是趙弘等撿了宛城。在黃巾軍進入宛城時,南陽郡太守和郡兵已不知所蹤,一併消失的還有宛城裡的大戶人家。
換而言之,趙弘等人只佔據了一座空城,城裡的糧食物資有限得很。其中大部分還在宛城民眾手中,民眾們也僅僅保證在這個春天不會餓死。城內黃巾軍的狀況很不樂現。
“趙帥,朱儁賊子在城外引兵叫陣。”剛從城頭上下來的孫仲有點慌亂地向趙弘稟告。
這支黃巾軍中,相對而言老大趙弘四十餘歲,其人最有謀略,而孫仲三十歲左在,其人最勇敢,韓忠二十多歲,其人最能打。
“韓帥,你領一支五千兵馬出城去會會朱儁賊子。記住,萬一不敵可急撤回城,我和孫帥會引大軍在城門後接應。”趙弘不想一仗就打就死守宛城,故命韓忠出城一戰。
“喏!”韓忠並沒推辭,而是應諾點兵五千出城應戰。
……
宛城城外的朱儁也只是象徵性地搦戰之,就算城內黃巾軍不回應,朱儁也不會意外。朱儁讓士卒叫罵一陣,見城內毫無反應,正準備撤兵回營再議對策。
“咚咚咚!”不料城內響起了一陣鼓聲,宛城正南方緩緩開啟,一面韓字旗迎風飛舞。黃巾軍渠帥韓忠引五千兵馬出城應戰。
“我乃渠帥韓忠,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韓忠在麾下兵馬在城牆下襬好陣勢後,躍刀橫刀對朱儁部厲聲喝道。
“咦!”朱儁沒料到城內黃巾軍竟然敢派人出城應戰,不由輕咦出聲,轉首而問:“誰敢上陣立此首功!”
朱儁本想直接點將,文臺兩字沒出聲,才想起那個敢打敢拼還十分驍勇的孫堅孫文臺已負氣回江東去了,不由轉而問之。
朱儁話音剛落,只見己方陣營衝出一騎,挺著一支鐵槍向陣前的韓忠衝去,也一樣大聲叫嚷著:“我乃李達,特取你狗命!納命來!”
李達是一員偏將,人生得五大三粗,天生一身神力,一把鐵槍耍得嫻熟,是練氣成罡的修為境界,也端是一員勇將。
“廢話少說,手下見真章吧!”韓忠本就是這支黃巾軍中最能打的,一柄大刀也是斬殺無數,一身練氣成罡的修為也從不曾甘心寫個服字,自然舞著大刀迎了上去。
當然,這兩貨是沒遇見過高手,才會如此自信。真可謂是無知者無畏。不過不可否認一點,這兩貨打得十分精彩。
鐵槍如龍出海,大刀如虎歸山。你一槍,我一刀,火光四濺,叮叮噹噹,就似鐵匠鋪裡打得如火如荼!連朱儁和趙弘也傳令擂豉助威。
“孟德,你觀此二人戰鬥會如何?”觀戰之餘,袁紹意氣風發地執鞭而問:“李達將軍不錯!”
袁紹算是第一次上戰場,其表現還是不凡。這世家的教育還不是吹的,確實有幾把刷子。觀一葉而知秋,可見身為袁家嫡子的袁術也不會差到那裡去。
“兩人皆勇將也!實屬半斤八兩,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一時半刻分不出勝負。”曹操微微一笑道:“鬥將不過熱身罷了,破敵才是要務。”
曹操可是戰場上的老鳥,上次渾水摸魚救出皇甫嵩算是牛刀小試,之後就對戰場的無情和殘酷有了深刻的認知。如果說袁紹此時有心看熱鬧,那麼曹操就是在思討破敵之策。嗯,其中高下立判。
“哦!孟德可是已有破敵之策?”袁紹眼皮一跳,似笑非笑地說:“孟德你不許藏著掖著啊,為兄可是學習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