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呀,法律都不外乎人情。”田豐拱了拱手,算是見禮後介面道:“在人皇的治理下,人治從來都是主流。故而加強德治,或者說個人的道德素養很重要。”
“玄德!”荀彧倒是正經見了個禮才說:“涿郡之所以政通人和,不就是因為玄德執政的原因麼!”
現實就是這麼無奈和讓人絕望。連田豐和荀彧這些個當世智者也傾向於人治和德治。所以說法制建設從來都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
更別說在儒家當道的漢代,儒家講究無為而治。推崇德治歷時悠久,從儒家獨尊至後世的唐宋明皆是如此。除非再現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可能改善。
“人治很重要。”劉備並沒有直接否認兩人的說法,很婉轉地說:“同樣一件事情,處理的人,也就是說執法的人不同,很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正如文若所說,涿郡今天的繁榮是因為我。那麼我們想,如果有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規或者制度,無論誰執法或執政,事情都會公正,人們的生活都很好。那樣不更好!”劉備說得有點抽象。
“可能麼?”田豐和荀彧異口同聲地說:“不可能的,涿郡現在沒有你,很快就會和大漢別的地方一樣。”
在沒有接觸後世法典和社會制度的情況,諸如田豐和荀彧等當世有數的智者也無法想像。雖然說後世的法典和社會制度也不是完善無美的,但是幹多年的不斷進步和改善,也足完爆漢代的法典和社會制度。
封建社會或奴隸制社會和現代社會制度相比,是愚昧落後又毫無自由可言。前者的優越性只對部分有名有姓的貴族,社會百分之九十的資源由百分之一的人所擁有,分配和享用。而後者最少五五開吧?
“怎麼不可能?”劉備毫不猶豫地說:“提高全民素質,重新制成規規,在相對公平公正的情況下社會資源共享。當然,就算再努力再努力,也只能做到相對而非絕對。”
劉備嘆息了一聲接著說:“也許這世界上就不存在什麼絕對。而我要做的,或者說要做的就是讓這個國家,讓這個民族相對而言興盛起來。”
“所以公子難備從開啟民智開始!”田豐對劉備的驚世之論早已免疫,顯得十分淡定地說:“公子可知,開啟民智之後人們認知更多更會給治理和統治帶來問題。”
“是啊,愚民雖然說不好,但是從先秦焚書坑儒起就實行這一套。先賢無數,又豈會不知開啟民智之重要?”荀彧也早經劉備洗禮,才能從容不迫地說:“正是他們預見了開啟民智的後果,才一直愚民到底。”
“事有利弊,這是肯定。”劉備目視田豐和荀彧,正色地說:“我要的不是一家一姓的大平天下,也不是家國民族一時的興盛。我要天下萬民皆富裕的天下大平,我要國家民族千秋萬代長盛不衰。”
在田豐和荀彧不可思議的表情中,劉備接著說:“就算我不在這世上,大漢帝國依然光芒萬丈迄立於世界之林。這是我希望我這輩子做到的!當然,其中少不了無數人的幫助,奉獻,犧牲!”
“公子,玄德,有所差遣但請命下,我必全心全力為之!”田豐和荀彧同時認真施禮而言,表示為了家國民族的千秋偉業願意努力拼搏奮鬥。
“萬丈高樓平地起,元皓先生和文若現在要做的就是和我一起治理好涿郡。”劉備豪情萬丈地說:“廣積糧緩稱王,積蓄力量,我們以涿郡為藍本,把大漢天下都打造成繁榮富庶之地。”
劉備這是在公然發表造反言論,但是田豐和荀彧一點也不反感,還有那麼一些熱血上頭的衝動。
“公子,康成公的弟子來了。”門外一樣熱血沸騰的典韋卻不忘守衛之責地稟報。
“讓他進來。”劉備知道是鄭玄名下有國器之稱的大才國淵國子尼來郡府報到來了。
“子尼不錯!”田豐對國淵已有一段時日的考察,十分中肯地說:“知識淵博,熟讀經典。假以時日不失為一郡一州之才。嗯,或異日可拜一國之相。”
“哦,比之文若呢?”劉備有點惡作劇地問田豐道:“國之重器與王佐之才應該有得一比!”
“我乃文若的夫子,讓我評之有失公允,更會成為一種傷害。”田豐翻著白眼說:“人才,每個人才都有其優劣,也沒什麼可比性,這不比武藝,可以見個高低上下。再說其中還有時運一說,你叫我如何評說比定!其實最高興的還不是公子你麼,兩者兼得啊!”
“這倒是,我是高興過了火啊!”劉備一拍腦袋說:“文若你說是吧?”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荀彧溫和一笑地說:“有人一生的功績還得等蓋棺才能定議,不急不急!”
荀彧雖然說是溫文而雅,說話間也不急不燥。但是其間一份淡淡的自信卻是人就能感覺到。
話說歷史上荀彧和國淵本不是同一時期的同僚,根本沒什麼可比性。荀彧奮鬥在曹魏創業時期,為曹操不可或缺的臂助,常常在曹老闆對外奮戰時鎮守大後方保證後勤供給。
而國淵活躍在曹魏建立之後,為地方作出不可磨滅的功績,深為曹魏當權者所器重。應該說兩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大才。
在三人談笑間,國淵在師兄弟孫乾的帶領下走進了郡府辦公處。孫乾一般也很少來郡府,最近和簡雍等人在幽州各地亂跑,主要在忙著準備年貨。
“使君,子尼硬拉著我陪他過來。”孫乾向劉備施了一禮,又向田豐和荀彧點了點頭說:“人已帶到,憲和兄還在等我,我就先告辭。”
“你忙你忙!”劉備讓孫乾自去,伸手拉過國淵說:“康成公都不送,為何還要公佑送呢?豈不是見外!正好,文若也是今天才來,你們有個伴。”
國淵被劉備一拉手,渾身一震。作為深受樂禮薰陶的國淵,真被劉備這一手震了個不輕,這不是禮賢下士又是什麼?
國淵是大才不假,不過相對於現在的劉備還真不夠看。無論從名聲,地位,權勢上講。劉備對國淵就有知遇之恩。
當然,國淵根本不知道劉備是習慣性使然,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加入,親熱地拉下手為彼此介紹下豈不應該。
嗯,劉備也確實禮賢下士,心中還有三顧茅廬的準備和覺悟。只要有人才,大才入夥,這都不是問題。
國淵很快平靜了下來,十分有禮而得體地見也過了田豐和荀彧等人。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