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兩個應該還沒有表字吧?”盧植一邊飲茶,一邊說:“不介意為師為你們提前取表字麼?”
“固所願者不敢請也!”劉備自不會拂老師之好意,拱手為禮道。
“劉備,就玄德吧。德才兼備呵呵!”盧植撫須而笑。
“玄德老弟,挺好挺好!”公孫瓚感覺這劉備特對眼,打心眼裡喜歡。
“劉德然,就字德華吧。自然而發,富不可言也!”盧植稍一思索,取了讓劉備兩兄目瞪口呆的表字。
“劉德華,很好很好!”公孫瓚唸叨著。
劉備和小胖子劉德然頜首欣然,這也算提前行成人之禮吧。
“老師,弟子知您老對文章歌賦多有考究及自我見解。更不拘泥於前人和形式。今弟子得兩首名為詩的文章,還請老師心鑑賞一二。”公孫瓚在兩個小師弟取好表字之後,又來了個神轉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世人都知道大儒盧植博古通今,喜歡鑽研儒學經典而不侷限於前人界定的章句。這下正中盧植心癢處。
“哦!為師倒願聞其詳。”盧植一副側耳傾聽的樣子。
公孫瓚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吟道:“其一,《張府後院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後院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處覓,不知轉入此中來。其二,《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公孫瓚話音一落,當場眾人反應不盡相同,不過室內為之一靜,針落可聞。
小胖子劉德然目瞪口呆,小眼神流露出來的意思是:“備哥哥,在說你喲!”
劉備是很吃驚,這漢未可沒網路,這傳播的速度怎麼如此之快。劉備還真是低估了古代人們口口相傳的速度和威力。
所謂一傳十,十傳百。這是以一種幾何倍增的形式擴散擴張。在漢代,一個人出名基本上就靠人們口口相傳。沒有報紙及媒體什麼。
當然,這傳播的有好也有壞,有充滿正能量的,也有黑色的一面。甚至有謠傳,散佈一些讓社會動盪的東西。其中方向還是掌握在世家手中。
在戰爭之中就對此多有應用。如反間計,如攻城瓦解守城一方的人心等。都會利用流言傳播一些利於己方而打去對方的訊息和言論。
可以說在這漢末,這人們口口相傳能讓人生,更能讓人死。流言可畏,千夫所指都足以說明。就看掌握話語權的當權者怎麼用。
就目前來講,兩首詩的傳播對劉備利大於弊。出名當趁早!壞處是劉備年齡太小,該如何解釋怎麼做出如此意味深長的詩?
難道說生而知之,或者說神人授夢?別逗了,古人並不好糊弄!這也劉備心中忐忑不安之處。少年天才可不好當,神童之名也不好負。
盧植聽了弟子公孫瓚吟完後,雙目一亮。忽而從地上站了起來,左手後負,右手撫須,輕晃著頭,口裡隨之低吟。
“長恨春歸無處覓,不料轉入此中來。這非心細而滿腹才情之人不可為。特別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乃大孝之人,國之大才也,亦國之幸也。”
盧植自言自語說了一大通,主要是表示他非常欣賞。百善孝為先,忠孝難兩全,都足以說明孝道之重要。
尤其在漢代,孝道更是讓人稱道。為什麼徐庶徐元直會被後人歌頌,不正是因為孝麼。也難怪盧植如此高度肯定。
盧植自言自語一番,看見三個弟子都呆若木雞,不由一笑,問道:“伯圭,此謂之詩的佳作是那位大賢所為呀?為師當親自去拜訪!”
喜歡我的三國有些亂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國有些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