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銅鐘,在外面都會雕刻有特殊的紋理來裝飾;但像裡面,大凡都是直接原來製作時的原始風貌,即使有精工製作的,也不過是將裡面打磨光滑,使得音量恢宏悠揚。
但像這種刻制畫像的,李凡還是第一次聽說和看到;但仔細觀察了一下,所有的畫像其實並不是原有就刻制在上面的,相反是一片片的金箔或者銀箔之類的薄片做出來的,然後安放在銅鐘內壁的一些特有的鉚釘上面。
從人物勾勒出的線條和幾個特別的“牛”字,李凡基本可以斷定這些東西並不是出自一個人之手,甚至可以說不是出自一個時代。
當然,最先吸引他的就是那一個大篆體的字跡,邊上刻畫的人物也多為秦朝時代的裝束,而且數量少;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一輛馬車,裡面坐了一個人,邊上大約跟了十幾個隨從。
在馬車的圓頂上方,能清晰地辨別出有一個圓珠,並且用線條表示出了它所散發的光芒;金箔的四周,則有不少奇形怪狀的異獸觀察著,尤其是那一雙雙眼睛之中的貪婪之光非常明顯。
這副畫,李凡可以斷定就是牛背村的老祖先當初來到這時的記錄;而上方的珠子百分之一百的就是雷珠了!
這讓李凡有點小小的興奮:如此說來,方向沒錯了。
只是畫像同時也表明雷珠引起了很多鬼鬼祟祟的東西的注意,並且想將它據為己有。
接著的畫像與前一副相連線,是勞作的畫面,好像一大群人趕著牛在開墾荒地,一片熱火朝天的氛圍;只是在這些勞作畫面的四周,標示了很多手持武器的戰士在對抗著一些魑魅魍魎,隱約可見一些斷肢殘體,隱喻著戰爭的激烈。
第三副上面則是一群士兵騎著狂奔的牛,好像在進行一場戰爭;而對手自然是一些類人似的怪物,它們被打的丟盔棄甲。
從這,李凡開始明白牛背村的人為什麼崇尚牛了;因為它們不但開墾了人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更在一次戰鬥中充當了馬匹的角色。
李凡無法想象,會有什麼東西能抵擋住體重一千多斤,頭頂犄角的水牛的撞擊和踐踏。
再轉個身看了眼,後面基本就是關於牛背村人勞作的一些和諧畫面,彷彿在那一場戰爭中他們奪的了安寧與和平。
只是在接下來的一張畫卷中,材質已經從銅片變成了金箔,富貴之氣油然而生。
但上面的畫像卻有點不堪,顯示有一個人站在類似祭壇東西如同祈禱一樣,在他面前的半空中,懸浮著一顆珠子。
祭壇的四周,躺了無數的屍體,其中一個類似嬰孩的軀體就掛在邊上,好像正接受祭司之人的某種咒語。
金箔的周邊,則不像以前那樣有許多魑魅魍魎的東西窺視,相反卻一片平整,什麼都沒有表達;也或許,這金箔是倉促製作出來的。
看到這,李凡算明白了:這些畫像,居然是牛背村整個過程的發展史;從最後一片來看,這裡應該發生了重大變故,在唐朝的時候,村子裡的人都遷徙到了如今的地方。
只是這裡曾經發生了什麼,上面卻沒有記錄;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這死了不少人;而邊上的那個嬰孩的屍體,也極有可能就是如今的鐘傀。
“看出些什麼了?”外面的蘇珊焦急地問了聲,她還得與依依兩個防備鍾傀來偷襲,所以不敢彎腰進去湊熱鬧。
李凡說道:“牛背村的發展史……都記錄在裡面了”。從金箔之後,就斷了線索,也好像這個地方和牛神廟的存在也成了如今這些後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