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帶一伍軍士出行的當天是二月二龍抬頭。
龍抬頭是農曆二月初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
它起源每歲仲春卯月鬥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裡,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為生髮之大象。
在農耕文化中,“龍抬頭”標示著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驅邪攘災、納祥轉運的日子。
當然,在後漢這些傳統還沒有如此隆重,事實上龍抬頭的習俗在歷朝以來不斷完善的,最初它只是一種的簡單的春耕文化。
在文獻中具體出現龍的形象是在前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舞龍求雨的活動,百姓直接藉助龍的形象舉行求雨儀式。
後世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也刻有“戲龍”的舞蹈場面,以此作為耍龍燈的濫觴。
驅邪攘災、納祥轉運在此時是不在龍抬頭的習俗之內的。
不過,趙普自後世而來,此次趙雲獨自出行,他心中多有有些放心不下,所以最終選定在這個日子讓他前往陳留郡。
陳留郡也就是後世的開封。
從元氏縣到陳留郡大概有八九百里,路程上雖然不算太遠,但趙雲此刻畢竟才剛剛18歲。
臨行前,趙普幫趙雲整整衣衫,沒多說什麼,讓他速去速回,若是歸來時他不在元氏縣,不用去幷州尋他,好生在家裡讀書。
當然,他自然不會忘了自己修書一封,讓趙雲轉交給蔡邕。
信中大致說了一下拜託蔡邕在近來代為教趙雲和孫策讀書的原因,並且言明避禍吳會之地終非長久之計,如今盧植受朝廷重任,可以考慮近來入朝任職之事了。
讓他們先來常山郡暫住,有崔氏庇護,宦官黨羽、門生、賓客絕不敢亂來。
在趙雲出發之後不久,趙普派周倉先行一步,去聯絡張燕、黃忠,他將孫策託付給李博之後,就準備帶人趕往上黨郡。
黃蓋近來一直在孫策身邊,但孫策聽聞自己老師要遠行辦事,就讓黃蓋與趙普同行。
本來,即便是周倉先行了一步,趙雲趕赴陳留郡,高覽是朝廷冊封的千石官員,不便離任太久。趙普身邊也不是沒有人,程磊一直都不是明面上的校尉,隨時都可以隨他出行。
但黃蓋直言,這是孫堅臨行前的吩咐,任趙普驅使,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若是不肯用他,反而是看輕了他。
於是,趙普便和黃蓋、程磊兩人一同帶崔超為他準備好的五十名軍中悍卒裝扮成商旅,向上黨郡進發。
山西晉東南,古稱上黨,它是由群山環繞的一塊高地,東部依太行山與華北平原為界、西部依太嶽山和中條山與晉南古時也稱河東)接壤。
《釋名》一書記載:“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也。”這是上黨郡名字的由來。
上黨郡設定的時間,要遠遠早於秦始皇統一六國。
這看上去和秦朝設天下三十六郡,才真正開始郡縣制相違和,但事實上,上黨郡的設定真的是在戰國時期韓、趙、魏瓜分晉國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