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趙普便將那處院落作為趙宅,他在京師雒陽的府邸,程磊、周倉以及兩伍軍士作為他的隨行人員和護衛。
趙普在修書給趙雲、蔡邕等,讓他們進京就職之後,正式進入了作為侍中的狀態。
從後世而來的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額外的小心謹慎。
在這期間,張讓、趙忠之流多曾向趙普示好,示好的根源當然不是他大權在握。
中常侍的職權在宮禁之中遠高於侍中,雖然現在趙普因為書法、詩賦,以及盧植替他宣揚神乎其神的名聲,讓漢靈帝非常賞識,說是眼下皇帝跟前的紅人絲毫不為過。但是與根深蒂固的中常侍們根本沒法比。
他們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出於謹慎,一是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強上太多。
再者,趙普是為盧植一黨,再明顯不過,這幫憂患意識極強的大宦官們仍然寄希望於在當前形勢下儘量緩和與士族公卿的矛盾。
趙普是非常合適的人選,官職是為在宮中就職的侍中,多需與他們打交道,又曾力勸盧植不可行清君側。
趙普當然對這些心知肚明,對待這些中常侍們的態度溫和,談不上親近,亦不排斥。
沒過太久,趙普入京剛足一月,漢靈帝去鴻都門學視察,讓趙普給這些學生們講上一堂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事,之前他是毫無準備的。
鴻都門學創立於東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二月。是後漢學習、研究文學藝術的學府,校址設在京師雒陽鴻都門而得名。
其選送的學生,乃至課程的設定,與太學大大不同,在當時甚至是截然相反。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於西周,興於漢武帝年間,太學在前後漢兩朝達到極盛,史書記載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採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
到了漢質帝時,太學生已經多達三萬餘人。
相比之下,鴻都門學就是非主流,太學以士族子弟為主流,課程以儒家經學為主,講究學以致用,是務實派。
而鴻都門學招收學生是經由州、郡三公擇優選送,多數是士族看不起的社會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以尺牘、小說、辭賦、字畫為主要學習內容。
所謂尺牘是古時書信的名稱,由於當時的書信都刻之簡牘,規格為以尺一寸,所以稱尺牘、尺翰、尺簡、尺牒等,原來是一種實用文體,使用廣泛,有一定書寫格式,包括章、奏、表、駁、書等類。
過到了後漢,尺牘中已有不少精彩散文。
其他的小說、辭賦、字畫等不難看出,這是一個以文學藝術課程為主導的學府。
這在當時是頗為受士族、世俗所輕視的。
趙普從後世的角度能夠看到鴻都門學設定的益處,以及優於時代的進步性,畢竟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學、藝術專科學院,開唐代專科學校之先聲,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可授課要從何說起呢!
更何況這鴻都門學算是宦官一黨所盤踞的勢力。
喜歡建安天下請大家收藏:()建安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