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正頭疼怎麼說服眾人,聞言忙道:“太僕儘可直言。”
袁基道:“盧使君之前擔任吏曹尚書,政績顯著,臣以為可封盧使君為尚書令,尚書令總覽尚書檯,當可讓盧使君一展所長。”
這裡簡單說一下尚書令,尚書令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在最初設立時屬於職輕,而權重的代表。
少府是歷代朝廷為皇室管理私財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
最早設定的年代已經無從考證,據說是始設於戰國,秦漢沿置。
其職掌主要分兩方面,其一負責徵課山海池澤之稅和收藏地方貢獻,以備宮廷之用。其二負責宮廷所有衣食起居、遊獵玩好等需要的供給和服務。
因封建皇帝至尊至貴、高居國家之上,致使少府機構龐大,屬官眾多,超過掌理國家財政事務的機構和人員們實際需要。
前漢成帝時,隨著朝廷的政務越來越繁瑣,尚書的權力日益龐大,開始實行分曹治事,始置五曹尚書。
各曹以尚書令為首,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執行一切政令的首腦。但是由於是內朝職務,尚書令尚未完全脫離少府序列,品級不高。
到了後漢時,隨著尚書檯權重日大,作為尚書檯的長官,尚書令權職重大,為“三獨坐”之一。
兩漢時漢百官朝會,一般接席而坐。
而所謂的三獨坐是指在後漢時,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中丞在朝會時均專席而坐。此三官獨坐一席,以示皇帝優寵。
不過此時的尚書令在制度上仍沒有徹底從少府中獨立出來,屬於少府,秩僅千石,儘管它實際上直接對皇帝負責,總攬事權。
還有一點,後漢朝廷常以大將軍、三公錄尚書事,尚書令不得不受其制約。
而此時的何進正是如此。
崔烈時任司徒對這些自然一清二楚,他頗有些憤慨的看向袁基,“太僕此言當真是讓人大跌眼睛,以盧使君之大功,居然以千石尚書令搪塞。”
朝堂之上,對於冊封盧植為冠軍侯均無異議。
但就驃騎將軍、以及尚書令意見不小。
驃騎將軍無法參與政務,而尚書令有品階太低。
士人和公卿們希望盧植能夠總攬政務,而宦官一黨和大將軍一派卻不希望盧植大權獨攬。
幾方爭執之下,讓漢靈帝劉宏大是煩惱,“你們都嫌尚書令品階太低對嗎?那讓尚書令獨立於少府之外有何不可?”
劉宏大手一揮,反正都已經讓驃騎將軍與三公同級。
那讓尚書令總攬尚書檯,獨立於少府之外就當時一同改革了。
喜歡建安天下請大家收藏:()建安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