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簫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位中書令大人,是今科探花郎的父親。”
人群嗡嗡嗡地炸開了,有崇敬的,有惋惜的,有憤慨的,說了一陣,便漸漸平息,望著中書令。
“這次中書令大人來元豐縣辦差,感念元豐縣人傑地靈,讀書氛圍濃厚,特地修書回京,著人從京城帶來了探花郎讀過的書,寫過的文章。”
人群又嗡嗡嗡地炸開了,這波是欣喜激動的氣氛比較濃。
等大家釋放了一波情緒,文簫才繼續往下說:“探花的一些文章已經編輯成冊,店內有個專門設定的區域,大家可以到店內選購。”
眾人又開始議論了。
文簫手一抬,眾人不由得安靜了。
“中書令大人願意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個時辰,和元豐縣的六十位學子探討文章。”
此話一出,現場又沸騰了,讀書人的眼睛裡都是發著光的。
“為何是六十名學子呢?”有人小心翼翼地問道。
文簫微笑著說道:“如果人數很多,提的問題很多,可能來不及探討。故只選六十名。”
“哪些人可以參加呢?”
文簫指了指盒子:“這裡有六十個盒子,裡面是筆墨紙硯隨機搭配,售價都是統一的。購買此盒者,明日辰時四刻前往澄明書院聽課。”
“哇!”全場發出一樣的聲音。
“這盒子多少錢一個?”有人已經迫不及待了。
“每盒十貫錢,購買的學子需要登記。”然後又補充了一句:“每人只可以買一盒。”
學子們嘩啦啦全過去排隊了。率先拿到盒子的迫不及待拆開了箱子,將東西一樣一樣地拿出來給大家看,有筆有墨有宣紙,沒硯臺。
那位學子撫摸著宣紙細膩的紋理,樂得合不攏嘴。
“這些不止十貫錢了吧?”後面排隊的學子露出羨慕的神情。
第二個拿到盒子的也拆開了箱子,是一疊桑皮紙,一支筆和一方上好硯臺,眾人再次投來羨慕的眼神。
每個盒子裡的物品質量看起來都不止十貫錢,學子們個個興奮,圍觀的百姓也議論這家店夠實誠。
每拆一個盒子,大家都非常期待,猜測盒中內容也給大家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街上氣氛相當熱烈。
六十個盒子很快就被搶購一空。中書令在桌子上揮毫潑墨,寫下了“探花筆記”四個大字。圍觀群眾暴發出震天動地的喝彩聲。
陳帆和弟弟妹妹們一齊行禮:“謝大人題字!”
章辭始終未在店鋪裡露面,一直坐在後院的房間。陳帆走了過來,笑著說:“章公子造的紙很受歡迎,大家都讚不絕口。”
章辭淡笑:“是陳姑娘指點得好。”
陳帆輕輕地捶了他一拳。
當時商量開書店的時候,就談到造紙的事情。這時代的紙種類繁多:黃麻紙、白麻紙、桑皮紙、桑根紙、松皮紙、竹紙、麥秸稻紙、宣紙……宣紙名貴,價高又不容易得,買了宣紙再賣出去,很難跑量;很多紙又比較粗糙,陳帆不太滿意,就和章辭一起動手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