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宮第二天,皇帝就收到了中書令送來的幾株梅花,連根帶土裝在籮筐裡。
皇帝哼了一聲。這幾株都是他多看了幾眼的。
各村的里正開始敲鐘集合,向村民們宣佈昌平鄉的相關規定。
“鄉君府統管昌平鄉一切事務,田產、房產、戶籍、稅收、勞役、婚喪嫁娶所有文書等皆由鄉君府掌管。”
村民們點頭,沒意見啊,鄉君府最大,跟著鄉君府有飽飯吃。
“有賭搏、盜竊等行為者,按規杖責。”
村民又點頭,本來律法就有規定啊。
里正一項一項地說,村民一次一次地點頭。點到後來才發覺,好像有什麼不一樣的。
“長輩不能強迫晚輩嫁娶?那不是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違背嗎?”
“不違背啊,長輩是幫著相看,操持,總不能逼著晚輩嫁娶品行惡劣的人吧?”
大家說起了青山村的事情。
“這樣一規定還是挺好的,有些人就喜歡倚老賣老,晚輩稍微不順從就罵他們不孝。”有些人小聲地咬耳朵。
有些人不同意:“那孩子要是不聽話,鬧著不肯嫁,不肯娶,長輩怎麼辦?家裡不是雞犬不寧嗎?”
“通告上說的是不準強迫嫁娶品行不端的,明顯條件不對等的,比如逼著十幾歲的女孩給六七十歲的做妻甚至做小妾,那還是人做的事嗎?”
這條被很多人認可了。
家暴也引起了爭議。
“婆娘就是要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打壞了怎麼給你燒飯洗衣服生娃?”
“只要不打壞,破點皮啥的沒關係。”
“現在有規定了,情況嚴重者,會受到相應懲罰。”
沈新月撲在親孃懷裡直哭。有了鄉君府的這些規定,她不用被迫嫁給那個孫二了。
沈王氏心裡有氣,卻不敢罵鄉君府,就越發惡毒地罵沈大山一家。鄰居們忍不住,把她罵了一頓。
緊接著,鄉君府又釋出了工程招工計劃。有對鄉君府規定不服的,也顧不上非議了。
周邊五縣的幾十個里正都在宣傳工程計劃:“昌平鄉計劃在橋上村和開運村之間建六個村子,在十里崗和鄉君府之間建一個村子;在沙壤地附近建一個村子,每個村子一百戶;在七家渡、河田村和開運村附近建店鋪,形成集市。工程需要大量石匠、瓦匠、木匠和油漆匠,需要搬磚的、拌漿的、燒飯的……大工每天十二文錢,小工每天十文錢……提供午飯。”
幾十個村子都沸騰了。
去年建水庫他們掙了很多糧食,今年可是直接付銅板啊,他們能掙很多工錢呢。
陳帆把圖紙呈給大家看。崔雲朗他們住在鄉君府,對房屋構造已經沒什麼要討論的。他們和陳家人討論的就是相關配套和尺寸問題。
前院究竟是大一點還是小一點?
“小一點,一丈就好,夠搭個雞窩牛棚就好。”
“一丈也不小了,五尺就好,大家都去搭,整齊的房子又會變得亂七八糟。”
“搭牛棚羊圈的地方總歸要留著,至少要有一丈寬。”
後院大小也有爭議,前院和後院誰大誰小也有爭議。爭議出結果了,大家就開始畫圖。
報名持續了五天,各路人馬都很忙。
里正們等於又把人口資訊核查了一遍。去年數萬人次參與了水庫建設,很多人的名單都已經登記,他們要做的就是核對,補充和刪減。
木匠們忙,要多做一些木牌,要在各個工地旁邊先搭好工棚。
等報名結束,章辭和書院的人開始忙碌。他們要在新木牌上寫姓名和工種。去年建水庫不提供午飯,今年提供午飯了,很多女人和孩子就加了進來,火頭軍也是一支龐大的隊伍。
章辭他們結合農田耕作的進度,制定了工程安排表。
喜歡種田女城主請大家收藏:()種田女城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