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準備建一個城主府
陳忠簷幽幽地說了一句:“我於載熙九年到陳家,今年是載熙十九年,已是第十一個年頭了。”
陳帆不由得笑了:“是啊,第十一個年頭了,你那年九歲,眼下十九歲了。陳忠柱和陳雅都是今年成婚,我們能去京城嗎?”
“路上遇個劫匪,沉個船?”陳忠簷的玩笑有點嚇人。
他不止一次說過兇險,陳帆懂他的意思。
陳帆看向他手邊的茶葉罐頭:“你家後山的那點茶樹,應付得了嗎?”
陳忠簷淡笑:“那些樹制一兩斤茶葉還是夠的,多了也不行。你們那批茶葉怎麼做生意?”
陳帆看向章辭:“譙國、滁國和廬國尚飲茶嗎?”
章辭點頭:“可以在譙國試試,柳家對那邊比較熟。量不多,只供應譙國就好。”
四小隻也來採茶。雙胞胎的動作很規範,還比試;小四的花樣比較多,折,扽,擰上演全武行;三兒是最調皮的,禍禍的比較多。許嬤嬤對每個人都誇,誇雙胞胎能幹,誇三兒可愛,誇小四聰明。
陳忠簷笑道:“嬤嬤你如此溺愛。”
許嬤嬤樂呵呵地回應:“四位小公子怎麼看都是很有趣的。”
墨箋過來送訊息:馮大人已經收到朝廷的調令,回京任職尚書令;原尚書令隋文業大人病重。
陳帆心中一凜:“尚書令多大年紀了?”
“今年七十五歲了,三朝元老。”陳忠簷說。
“能算高壽嗎?”陳帆不確定這邊的長壽比率。
陳忠簷點頭。
陳帆這才咧嘴笑道:“真好,父親可以回京了。”
章辭神情嚴肅:“只是收到調令,還沒有安全回到京城。”
陳忠簷在品茶:“你們有沒有算過,官員中有多少是你們的門生?”
從昌平鄉到元朔縣,再到淳州,走出去的進士都是;最早擔任縣令的幾位學生,已經做到了刺史。當初中書令在元豐縣指點過的學生,考中了十多位進士,還出過一位探花郎。這才幾年時間?
馮大人將一個山禿水乏的貧困縣,治理成一個糧豐民富的優質縣,在北方聲望很高。他指導過的北方學子,相繼考上了舉人甚至進士。上面很難不懷疑,他在北方繼續待著,大部分官員會站到他那邊去。
陳帆問他:“那為何還讓他擔任尚書令?”
陳忠簷看著杯中的茶水:“有用處,又在眼皮子底下。”
陳帆把話題扯遠:“巖州也不大,怎麼就一直橫在那兒呢?”北面是夏國的土地,南面是多方勢力盤踞,它是怎麼做到安然無恙的?
她以前沒仔細瞭解,現在想多瞭解一點。
章辭笑道:“廬國很兇悍的,夏國沒拿下那塊地。他們也沒能多佔夏國的地。後來就互不侵犯,只是通商。”
“如果大姐不強求那點航運,就現在這些地,可以封個城主了,反正元朔縣是我的,水陸都很方便。”陳忠簷很明確地把城主這件事放在桌面上了。
裕河已經與其它河流相連,船可以到京城。
陳帆有點遲疑:“防守需要的人力多嗎?”
章辭笑了:“那些侍衛的實力你可以放心。建了城他們就是光明正大計程車兵了。”
陳帆單手托腮:“才這麼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