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瓏嘆了口氣:“我本來可以在自己的店鋪內賣這些布料。果然京城的生意還是要有靠山,大靠山。”
白策但笑不語,把一分協議推到他面前。
常攏拿起來看了看,條款沒有異議,就是價錢再商量商量。
等他離開店鋪,上了馬車,不由得苦笑:“想不到我還能在京城繼續做這份生意。”
黎掌櫃怕他心情不好:“若是能早點攀上關係……”
常瓏搖頭:“那也只是關係,頂多撐個腰不讓人搗亂,還得小心伺候著。我們送過衣裳送過布料,可是有什麼用嗎?”
他們穿不出馮家人的雍容雅緻,也很難有馮家人的影響力。他們更沒有因為這布料而對布莊多加照拂。
黎掌櫃沉默了一會兒,說:“那兩家生意……”
常瓏搖頭:“暫時先自己做著,不能一上來就都指望著他們。對方沒看到利益,未必願意出手。”
“可是昌平鄉這次為鹹淳縣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常攏笑了:“那是賑災啊,我們是災民嗎?”
黎管事也笑了。
外出賑災的人陸陸續續回到了京城。朝會的時候,戶部彙報了物資呼叫情況,太醫院作了醫療物資彙報,吏部作了人員調動彙報。尚書令重點作了賑災總結:這次洪災受災面很廣,難民很多,又有人蓄意投毒,但是隻有幾百人的疫情傷亡,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朝臣們齊聲恭賀:聖上英明!天佑我朝。
皇帝自然是挨個兒誇了一遍,論功行賞。
群臣面面相覷。
這些人都有功勞,但是要論誰的功勞最大,似乎還是昌平鄉。
若不是昌平鄉提前準備了大量口罩和藥材,疫情能控制得這麼好嗎?
不可能的。以往哪次疫病不是等爆發了才手忙腳亂去應對?藥材不足大夫不足的情況常有發生,交叉感染防不勝防,暴力封村枉顧生死的情況比比皆是。
這次昌平鄉還提供了大量糧食和各種物資,派遣人員親自前往災區。災民的情況是鹹淳縣最好,災後重建是鹹淳縣最早。
何中勝質疑:“那昌平鄉君為何知道提前準備那麼多口罩和藥材?是她想製造疫病再搏功績嗎?”
程太醫大怒:“胡說八道!太醫院常年備有那麼多藥材,也是巴著聖上和諸位主子們生病嗎?未雨綢繆有備無患,你不懂嗎?”
何中勝脖子一梗:“誰會準備那麼多?蒲公英、車前草等藥材田間地頭到處可見,誰會像她那樣幾百斤幾百斤地備著?”
太子看了他一眼:“你在質疑本宮,與那昌平鄉君勾結?”
何中勝連忙跪下:“太子殿下息怒,微臣絕無此意。我們平常都沒見過那口罩,她卻叫人做了十幾萬只,還送給太醫院兩萬只,這不是居心叵測是什麼?”
中書令慢悠悠地說:“何大人沒見過其他人戴面巾?昌平鄉君就是喜歡動腦子,做得巧妙了點,戴著方便,也不容易掉。”
何中勝趴著不說話。
皇帝看了地上一眼:“前年,馮大人他們回京覆命的時候,就給朕獻上了兩百隻口罩。她弟弟們那麼年幼就能琢磨出新型脫粒機器,她家做出口罩有什麼稀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