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安夫婦吃過飯,去洗頭洗澡,又過來找陳帆和章辭。
他拿出一袋土豆,說:“北方有些地方種,但是產量遠遠比不上紅薯,也不如紅薯方便,插根藤就能活。”
土豆是幾年前陳帆給柳興安一家的,希望他們在北方能多種出些糧食,也搏一個功勞。幾年過去了,卻絲毫未聽說土豆大面積推廣的事情。京城都沒人提土豆,或許是看不上懶得引進吧。
馮安說:“而且這土豆出過好幾次事故,有人吃了發芽的土豆,中毒了,嚇得很多人都不敢吃。飯店裡的土豆菜餚也不豐富,喜歡土豆的人並不多。”
陳帆嘆了口氣,可惜了。
“你說一下這土豆發現到推廣的過程。”
馮安說:“四年前,有片地方發現了一樣新植物,柳校尉讓人挖出來,發現一串串地長著很多,壯膽試吃,沒事。很多人就煮著吃了,確實能填飽肚子。柳校尉說這是長在土裡的,像豆子一樣,就叫土豆吧。種植方法大概和紅薯差不多,大家就試著種,效果有好有差。”
陳帆點頭,從發現到推廣起碼要兩年時間,若是不順利,三四年都未必成得了氣候。
馮安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那柳校尉說,新作物特性不明確,莖葉花或許有毒,請大家謹慎一點,不要輕易試吃。可是很多人都不在意,禽蓄吃了就有中毒跡象,死了好多,百姓都不痛快。”
陳帆點頭:“我知道了,我先少種一點試試。你帶過來的都給我吧。早點歇息,府裡的事情還要靠你操持呢。”
馮安夫婦客套兩句,就離開了,很快送來兩麻袋土豆。
“這麼多?千里迢迢運到這裡,真不容易。”陳帆搖了搖頭。
第二天一早,馮安和黃芹與府中下僕見過面,陳帆宣佈馮安為管家,黃芹負責採買,這樣墨箋等人就不用操心府中雜務,可以專心負責安保和跑腿工作。其他人員不變,秦箏負責財務,李哲鴻為外院管事,錢珍為外廚房管事,袁鎖林和袁志福負責花木,強師傅負責養馬,另外幾人擔任灑掃、做飯和洗衣服等事務。
青笈和緗簡娶的都是繡娘,她們和秦繡娘一起負責做衣裳。
第二天到了縣衙,陳帆先就問縣丞和縣尉農業方面的事情。
縣丞說:“元朔縣西邊和北邊都是山地丘陵,中間平原,但是地勢不平,高高低低像波浪一樣;南邊是澤區,容易被水淹。故本縣的耕地經常被水淹,也容易發生旱災,影響收成。”
縣尉補充:“高產水稻已經普及,種玉米和紅薯的也多,但是小麥和油菜種得不多;百姓飼養些雞鴨,有牛的很少。”
陳帆指著那堆賬冊說:“詳細調查都在上面,有些資料也作了統計,兩位還說這樣籠統的話?”
兩人不作聲。
“今天初八,十一各村裡正就會過來開會。目前夏收情況已經定局,重要的是夏種,保證秋收。誰家的田被搶被佔,如何發還,是不是要再盤查一下?到時候方便與里正們核對。地少的沒地的應該怎麼辦?不同土質,適合種什麼莊稼,有仔細調查研究過嗎?這三天你們帶著各曹和書吏把百姓田產種植情況再理一理。”
兩人領命,把冊子捧了過去。司戶的工作相當於被他倆分擔了。
初九傍晚,三大酒樓的東家和掌櫃都到了縣衙後院,每家都提著一個超級大的食盒。
陳帆掃了眼他們帶來的禮物:“這些都帶回去,本官不需要這些。直接說說你們酒樓特色吧。”
福滿樓的趙東家胖胖的,滿臉堆笑:“鄙店的蹄膀和肉燒得特別好,醬汁足,顏色亮,肥而不膩,味道極好。”
哦,看來是家做紅燒比較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