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多交了五船糧食
蝗災造成了損失,但是稅收還是照原有的份額上交。朝廷的稅收並未受到影響。
昌平鄉忙著將稻子脫粒曬乾揚淨,忙著翻地種菜。
陳帆又帶人坐著小船巡視河道。她盯著茂密的深林,很想去看看裡面有什麼資源。可是發現了也沒人手來開發,算了,先保護好這片生態環境吧。
鄉君府收到了訊息:朝廷運糧的船已經過來了,比往年多了五艘船。
“五艘船?”陳忠梁騰地一下站了起來:“那要多交多少糧食?”陳忠柱現在不急躁了,輪到他急躁了。
章辭沉著臉:“除了原來的三百萬斤稻穀,那五艘船還得裝些麥子紅薯和玉米。”
“一艘船得裝五畝地的紅薯,或者二十幾畝地的稻穀,昌平鄉總共才種多少?承包出去的田本身收租的份額就不多,多交這麼多,昌平鄉也是一筆很大的負擔。他們或許還不要紅薯。”陳月緊皺眉頭。
紅薯已經大面積種植,朝廷更想要的還是稻米和麵粉。
陳忠簷冷笑:“一聲不吭就多來五艘船,可真是不客氣呢。”
船來了,人還得招待。領頭的依然是將軍級別的,押船的都是士兵,該交多少就得交多少。
宮裡派來的是於公公,五十多歲,胖胖的,看著笑眯眯的,眼裡卻無半分笑意。
來時已經傍晚,鄉君府就安排他們住下了。第二天一大早,無數麻袋就絡繹不絕地往船上搬。
百姓也發現今年多了五艘船。
“五艘船?鄉君府總共也沒剩下多少糧食了吧?”
旁邊人搖搖頭:“別作聲,北方受災嚴重。”
船隊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多交的都是稻穀和小麥。
各州的報告都送進了宮,放到了皇帝案前。
皇帝和各部門首領都在看報告。
奏摺被分成了三堆:滅蝗不利的,表現較好的和表現非常好的。
匯總表也很快列舉完畢,滿滿當當一大張紙。
“滅蝗不利的,你們看著辦。”
史部尚書和尚書領命,他們得制定處罰辦法,擬好聖旨,再交皇帝定奪。
侍中說:“這次滅蝗的表現需向各州縣通報,令大家引起重視。”
皇帝點頭表示認同:“明天上朝好好講一講,事情到底應該怎麼做。方法早就推廣到各州縣,竟還有那麼多人冥頑不靈,猶猶豫豫。”
禮部尚書蘇文靖說:“這次表現好的縣很多,其中五個縣特別好,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
眾臣的目光刷地投了過去。
蘇文靖唸了遍名字:“這五人都是出自昌平鄉,今年中的進士。”
皇帝為了北方亟需人才考慮,派了些北方進士立即上任,其他進士都還在國子監讀書,等三年後再赴任。
“這五人從昌平鄉帶去大量糧食和種子,一上任就以糧食為報酬,組織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種了一批紅薯和玉米。即使這次蝗災受了點損失,百姓也不會捱餓。”戶部尚書介紹。
“他們這次滅蝗行動特別迅速,令出必行,可見百姓對縣衙的信服程度很高,各村裡正的能力也很強。”吏部尚書補充。
何中勝冷笑:“開荒和開河兩件大事做下來,能力不強的這幾個月也變強了,百姓能領到糧食,當然聽話。把昌平鄉收買人心那套運用得淋漓盡致。”
中書令開口:“百姓不過是圖個吃飽穿暖,父母官能讓他們手中有糧,自然就受百姓愛戴。難不成都做貪官汙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