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田稅兩百畝?”陳帆讀著舉人享受的權利,“昌平鄉的學子運作起來有點複雜啊。”
原來七家渡、開運村那些村子都是四個縣最邊緣的,窮,沒什麼存在感,沒什麼人讀書。外來的學子名下又沒那麼多田,要掛靠的話能掛靠幾十戶人家。
章辭說:“像陳建、柳懷瑾那樣的正好可以享受,他們都分到過二十畝田,後來還買了一些。田少的那些舉人,家人也能享受一點。”
“俸?每年十五貫錢?九品官職每年才十八貫錢呢,我這個正四品鄉君每年才四十貫錢呢。”陳帆看了眼章辭,“這相當於做官了噢,這錢誰付呢?”
“縣衙付啊,昌平鄉就是鄉君府支付。”
陳帆眨了眨眼:“鄉君府有錢嗎?總共才收多少稅糧?一文錢都沒收過百姓的。”
章辭笑了:“那就是鄉君你的事情了噢。每年還有祿米六十鬥,這好辦,鄉君府糧食很多。”
“精米還是糙米?”陳帆追問,這可是個大問題。
“你說呢?”
陳帆不作聲。
章辭說:“官員都有職田,昌平鄉可以給每位舉人兩百畝職田,他們原來有多少田不用管。”
這是個好辦法,昌平鄉有那麼多空地。
“可是這樣一來,親戚朋友和村民就沒得掛靠了。”
章辭笑道:“誰家讀書就是誰家的事,旁人不用巴結他們,更不用怕他們。”
陳帆想了想,也對噢。
“昌平鄉要不要另外再發一點俸祿?剛給他們發了一張證書呢。”她問章辭。
“可以發點白麵,每年二十鬥。”
“那以後應考的學子得收束脩,想要獲得俸祿就得有付出。其它地方或許也會有學子想來昌平書院讀書,要收大家一起收。”
章辭笑了:“這麼較真?那就小學免費,想入仕的開始收費。”
各村裡正收到了飛鴿傳書,和舉人們一起坐著牛車來了。
陳帆宣讀了舉人的俸祿發放辦法和辦學規劃:“……小學階段包括啟蒙課程和部分四書五經課程,學生在各村學堂免費就近入學。目前缺少夫子,昌平鄉打算向各地招聘一批夫子。應考州試和省試的學生在昌平書院讀書,每月交束脩……”
舉人們開始很激動,後面很嚴肅。
他們以後要交錢讀書了?
孟超傑提問:“我們可以應聘夫子嗎?”
章辭點頭:“當然可以。只是你們要準備明年的會試,正式聘任要等到你們會試過後。目前你們還是免費讀書,兼職教書。”
大家對辦學規劃沒什麼意見,再討論一下細節,就透過了。
田地都是五畝一塊整治過的,鄉君府都有記錄,舉人們選好職田的位置,就可以辦地契。鄉君府把一年的俸祿和祿米都發給了他們。家裡還沒有牛車的當場就買了牛和車,作好登記。
舉人們滿載而歸,村民們都羨慕地看著。
“這麼多米和麵,一家人可以吃一年了噢。”
“還有十五貫錢呢,可以買一套房子了。”
“還有二百畝免稅職田。”里正向大家宣佈。
二百畝!村民們都深吸了口氣。他們也想有。
“這就是讀書的好處!大家好好讀書,以後也可以做舉人老爺。”里正熱情鼓勵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