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忱峰行了一禮,說:“《論語》有云: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一個人若是能自立都做不到,又如何幫助他人?若是自己都不通達,又如何讓他人通達?周婆婆幫忙做飯洗衣是讓我們有寬裕的時間去學習,田裡僱人幹活是追求更高的效率,不耽誤農時。我等寸功未立,分厘未賺,又怎能躺在祖輩父輩的功勞簿上安心享樂呢?”
全場寂靜。
謝姨娘臉漲得通紅,她聽不懂,也不知如何應對。
柳大老爺哈哈大笑:“說得好!勤儉自古就是美德,你們肯勤勞做事,非常可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笑過之後,他問柳定康:“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柳定康說:“我們可以不做,但是不能不會。”
柳大老爺再次哈哈大笑:“對對對,你們或許一輩子都不需要自己去做飯,但是學會了確實不吃虧。萬一哪天需要自己照顧自己,就不會捱餓了。”
老太太笑著說:“聽到寶貝孫子重孫要幹活,我還是有點心疼的。可是家族要想幾代興旺,可不就得代代勤勞嗎。”
柳忱峰撲到老太太懷裡:“太奶奶是有大格局大氣魄的,捨得讓孩子吃苦,不溺愛孩子。”
這馬屁拍得極其熨貼,老太太樂得直誇:“真懂事,有見識。”又把柳定康招到身前,摟在懷裡,“這孩子也是個有主見能堅持的。”
柳懷瑾也誇獎他們:“《論語》記得很清楚,闡述也清晰明確,要繼續努力哦。”
兩個孩子向他行了一禮,說一定會努力,又把老太太逗樂了。
第二天回村的時候,馬車上又堆了好多東西:有大米和白麵,有糖油醬醋鹽,有幾匹竹布,還有兩貫銅錢!
孩子們都在教室裡看書練字,陳帆等他倆到家了,才開始教新的內容。
下午,陳帆帶著一群孩子磨豆漿。
家裡剛買了一個小石磨,洗了幾遍,曬乾晾乾。
陳雅看著浸泡得胖胖的黃豆:“我們要做什麼呀?”
“我們要做豆腐。”陳忠柱比較瞭解。
“豆腐是黃豆做的嗎?一點也不像啊。”陳雅很奇怪。
把豆子放進古磨,孩子們輪番上陣,把黃豆磨成豆漿。
“這叫豆漿。”陳帆告訴他們。
她叫陳月和陳英把豆漿用麻布袋子過濾了一下,豆渣裝在盤子裡,豆漿倒進了鍋裡。
豆漿煮熟,香氣濃郁,孩子們深深地吸了兩口氣。
“豆漿好香啊!”陳雅是專業氣氛組。
陳帆盛了十幾碗豆漿,把糖罐放在桌上:“豆漿可以直接喝,也可以加點糖。”
大家都是先兩口嚐嚐味道,再加點糖嚐嚐味道。有些人說喜歡加糖的,有些人說就這樣喝也挺好。
豆漿稍微涼一涼,就開始用石膏點滷。這活陳帆做過。不管是夏令營農家樂體驗活動,還是各種課程培訓,都可以學習磨豆漿做豆腐做糖做肥皂造紙染布……她還特別喜歡那種秈米粉做的秈米豆腐,嫩滑,細膩。
她一邊加滷,一邊用勺子順著一個方向慢慢攪動,待到豆漿裡面呈現出絮狀物,蓋上鍋蓋靜置二十分鐘,就成了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