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里正趕來了:“都回家去!大清早在人家大門口吵,成什麼體統!”
大嗓門脖子一梗:“我們給孩子找個讀書的地方,有錯嗎?”
“要讀書送到學堂去,跑人家來吵什麼?村上那麼多孩子在學堂讀書,怎麼就你家幾個去不得?”
“他們不是在家裡讀書嗎?”大嗓門用手指了指,嘟嚷著。
“他們家裡有人教書,孩子們自然可以在家裡讀。”
“那我們也把孩子送過來,一個村上的,多幾個人聽課又不影響夫子講課。”
“那你們得交束脩,在學堂上課都得交束脩。”
“交什麼束脩?不都是一個村的嗎?”大嗓門的嗓門更大了。
“如果你們再吵,我就叫全村人到你們家裡去吃飯!不都是一個村的嗎,去吃個飯怎麼了?”王里正把話還了回去。
大嗓門炸毛了:“憑什麼來我家吃飯!我家又沒什麼錢!”
“沒錢還不趕緊回去幹活掙錢!人家的錢也都是種田做事掙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大風颳來的!再不回去我敲鐘喊集合,都到你家裡去。”
大嗓門的氣焰矮了下去,心不甘情不願地往回走。
那幾人想想還是不甘心,又聚在大嗓門家裡想主意。她們被稱為王家墩的五張嘴,整天張家長李家短,啥事兒都衝在情報第一線。
大嗓門姓成,因為嗓門最大身材最胖,號稱成大嘴。她撇著嘴,滿臉不甘:“那個姓陳的還真是好福氣,立了個女戶,還能蓋那麼多大房子,還這麼快就有了好看的夫君。”
“還不是靠柳家。”羊二嘴瘦瘦的,下巴尖尖的。
“說起來真是邪門兒,那鹽鹼地幾十年都不長東西了,被柳家買下來居然改造好了,你們看看那些草,長得比我們田裡的苗還壯。”喬三嘴一臉羨慕。
“還收養了這麼多弟弟妹妹,也不怕吃窮了去。那幾個小崽子也真是好福氣,怎麼就被柳家人給收養了。”姜四嘴嘲諷。大家還是習慣性地把陳帆說成柳家人。
“在家裡就能讀書,可真是好。我們怎麼把自己家的孩子塞進去呢?”南五嘴提出了核心問題。
五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們又不能把孩子送給人家。”喬三嘴囁嚅著。
成大嘴一拍大腿:“我們可以定親啊。她家不是還有四個丫頭嗎?做了他們家的女婿,總是要照顧一下讀讀書吧?”
幾個人眼睛一亮。
“幾個丫頭分別多少歲來著?”羊二嘴立刻盤算開了。
“兩個大一點,十一二歲;一個看著不到十歲;還有一個才六七歲的樣子。”南五嘴觀察比較細緻。
“這麼小能同意定親嗎?”姜四嘴疑惑。
“那個姓陳的不就是十二歲就領了婚書嗎?是領了婚書,可不止是定親那麼簡單,衙門裡都報備了的。”成大嘴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