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出了南城門。陳帆掀起了簾子。
窗外是一片廣闊無垠的田野。稻田裡的水閃著波光,秧苗基本上已經插好,綠油油的,在微風中輕輕地晃動著,展示著欣欣的希望。遠處有片村莊,白牆黑瓦,灰牆灰瓦,是她喜歡的江南民居的風格。田野間,村子裡,官道邊,隨處可見枝葉蔥蘢的大樹,綴滿金黃的梅子或橙黃帶赤的杏子。田野間有很多人在忙著農活,還有的在摘果子。
綠滿郊原杏子肥,是這邊鄉間生活的模樣。
一道山,兩座城,兩邊的差異如此巨大。
陳帆感嘆道:“李管事,這邊沒受災真是太幸運了,北城門外都是乾的。”
李管事搖了搖頭:“這邊也旱了好幾個月的,溝渠河道差不多都要見底了,還好田地都熬過來了。後來小滿時節下了幾場雨,又溝滿河滿了。這夏收夏種也算是有驚無險忙過去了。這邊水道的蓄水排水都挺好,前兩任縣太爺,把大部分徭役都用到整修河道上去了。可是其它州縣就有地方發大水了。”
陳帆往前室那邊坐了坐,掀起了簾子。
“平州那邊的河道怎麼樣呢?”
“平州啊?平州河道比這兒差多了。餘州熙州淮州的水利也都不怎麼好。前年淮州那邊還斬了一個刺史,河堤修補款都貪了,春汛的時候淹了幾個縣。”
……
馬車朝南行了幾里地就拐彎了,往西邊繼續行駛,和西頭山平行。陳帆坐在窗邊就可以欣賞遠山風景。
他們要去的那個王家墩,馬車小跑著走了半小時的樣子。陳帆在心裡大概算了一下:馬車這種行走速度,半個小時大約十到十五公里。這十幾公里,百姓慢則步行三四個小時,快則跑斷氣跑斷腿。
元豐縣的水資源確實很豐富,一路上溝渠河道縱橫,大小池塘眾多,池中的荷花正開得爛漫。
馬車駛近了一個村子,陳帆一眼就看到了兩條寬闊的道路。不由得說了一句:“這村子的路真好。”
李管事接過了話茬:“可不是嘛。村子前面和東面都是官道,中間和西邊的兩條路是村子裡的人自己修的,也很寬很平整。”
馬車在村子裡的道路上行進著。沿途有匆匆行走的人好奇地看著,卻沒露出那種第一次見馬車的神情。小孩子看的時間長一點,也不追著馬車跑。
馬車在一處院子前停了下來,三人下了馬車。這戶人家大概在村子中央,院牆內屋簷重疊。
李管事敲了敲院門,不一會兒便有一位中年婦人過來開了院門。李管事說她是里正的夫人,楊氏。陳帆喚了聲王夫人。
楊氏領他們進了屋。屋子裡坐著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濃眉大眼,面龐方正。李管事和那人打過招呼,便對陳帆介紹說那是王家墩的王里正。陳帆向他行禮問候。
王里正說:“李管事昨天跟我說了你的情況。陳姑娘運氣好,我朝目前落戶交稅仍可以分到宅基地,每三口之家可分最多一畝宅基地。新政策是要買宅基地,說不定就哪天開始實施了。你是孤女,人口不到三口,按理宅基地應該只分到一部分,不過考慮到你立了戶作為戶主,有招贅生孩子的可能,還是批給你一畝宅基地。”
陳帆向里正表示謝意,感謝里正對她的照顧。
“不過你不可以再買宅基地了。”里正說,“要是你家今後的人口多了,還是可以按照三口人不超過一畝地的標準去買。分了一畝宅基地就要交戶稅,因為你擔的是三口之家的面積。要是想爭取孤寡免戶稅的優待,宅基地就分小一點。姑娘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