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路邊倒著一個老人,一動不動的。幾人圍在旁邊哭泣著。
陳帆問周強:“你們有鐵鍬的吧?”
周強點點頭:“有鐵鍬,可是不能把他就埋在這裡。還是要找到墳場的。元豐縣會有人過來把他運走的。”
“元豐縣的人還管這個?我們昨天也沒遇什麼拉屍體的啊。”陳帆說。
“可能是正好走到別處去了吧。我們昨天就遇到過一批人。這一路走過來,你見到路上有屍體了?”
這倒也是。災難年代,餓殍千里,但是陳帆這兩天沒遇到走兩步見具屍體,行三步見堆白骨的情況。她在這段路上遇到的難民,都是能走走的。那些倒下的,大概都已經被收斂了。
陳帆問:“元豐縣的人為什麼會做這些呢?”
周強說:“元豐縣有好幾個大善人,施粥布藥,收斂屍體。他們的生意做得很大,好人有好報。”
前方有人逆行過來了,拉著板車,扛著農具。他們停了下來,拿出一張席子,將地上的老人裹好,搬上了板車。板車上已經堆滿了。
那些人都用布蒙著口鼻,手上戴著手套。搬走老人,他們又在那地上撒了一層石灰。
這是陳帆第一次親歷古代的救災場面,內心無比震憾。古代非常害怕的就是死後無人送終,所以要養兒防老,可兒孫未必都能好好地給老人送終。而在這逃難的路上,有人來給那些倒下的陌生人一張席條,讓他們入土為安。
這是大義!陳帆滿心敬佩。她雙手相疊,恭恭敬敬地給那些人行了一個禮。難民中也有不少人向他們彎腰作輯抱拳,各種姿勢都有。
那些人行色匆匆,點頭回應了一下,就繼續趕路了。
看到有人死去,心下悲傷。看到有人大義,心懷感激。人群安安靜靜地走著。
太陽又升高了許多,周強說走到前面那片林子就休息一會兒。過了林子,就可以看到遠方的城門了。
他們走進林子,坐了下來。林子當然也是枯的,周強說那是棗樹林。
方二嬸給了陳帆兩棵野菜,和早晨陳帆看到的不一樣,葉片比較肥厚。
陳帆把它們放進嘴裡嚼了嚼,還行,鮮嫩多汁,口感不錯。看來這批掉出來的野菜都是品質好的。
有幾人走遠了一點,圍了一個圈。陳帆扭頭看向別處。
楚笙走了過來,遞給陳帆一囊水。陳帆說了聲謝謝,接了過來。楚笙有點驚訝,這麼爽快地接了?不懷疑一下婉拒一下?
陳帆心跳有點快。她那麼爽快接過來何嘗不是一場豪賭?她感覺這樣好刺激!
水囊小巧精緻。呵呵,一點痕跡都不藏。
陳帆沒有就著囊嘴喝。她仰起頭,倒了兩口水,又擰緊塞子,還給了楚笙。
楚笙眼神亮亮地看著陳帆:“我叫楚笙。姑娘怎麼稱呼?”
陳帆愣住了,楚笙跟老太太說話是一種口音,這回跟她說話又換了一種口音。她原本的口音是哪裡的?
“我叫陳帆。你家裡人呢?”
“他們都到別處去了,把我落下了。”楚笙瓢了瓢嘴,委屈兮兮。
果然。
“你還能追上他們嗎?”陳帆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