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爸爸去哪裡的最後一章,後面還是會和小朋友見面,但是不可能那麼全了!)
“哦...爸爸前面有一個小木屋。”
下午快15點,終於孩子和爸爸們來到了雪谷中的一座小木屋前,這個時候,一位本地人笑著向孩子們介紹了一下眼前的小木屋,並告訴孩子們這個小木屋中很暖和,問孩子們信不信?
孩子們回答不相信,接著,那位本地人帶著孩子們走進了那座小木屋,讓李正言和孩子們驚訝的是,不信是不行呀,等走進這座小木屋後,孩子們和爸爸們都發現裡面的溫度很高。
這個時候,本地人看著驚訝的眾人笑了起來,並告訴大家,小木屋中溫暖是因為在小木屋中有一個地火龍。
所謂地火龍,就是在房屋的地表下面用磚塊砌成管道的形狀,一頭引出室外裝上煙囪,另一頭接爐子,在爐中燃燒煤或柴,砌的管道實際上就是煙道,利用煙道輻射的熱量來取暖。因管道砌在地表,燃燒火旺時管道中也會有火,形狀又是長形的象龍,所以稱地火龍。南方養蠶區在春季小蠶期加溫時用得較多。
不過,這個地火瓏雖然溫暖如春,但是它其實也是有缺點的,地火龍的缺點就是涼起來太快,只要你沒有繼續的加熱,那麼屋中的溫度就會立即大降。
也就是說,想要地火龍一直溫暖,那就必須不停的燃燒,爸爸們這次會一起住在小木屋中,所以等這個缺點出現後,爸爸們就商討,每個爸爸值班兩小時,這樣就可以保證地火龍一宿的溫暖。
可是等爸爸們解決掉這個問題後,另一個問題又再次出現,那就是要是燒一晚上的地火龍,那柴火不夠呀,所以現在大家馬上要出去勞動,因為有好幾個任務在等著爸爸們,第一找木材,第二做飯,第三帶孩子。
所有的爸爸們先去做第一個任務,找木材,呵呵...深山老林中雖然木材很多,但是爸爸們要找的是幹木材,要不然你將溼的找到也沒用,因為點不起來。
最後,李志發現了一個直徑大概200毫米,長度為五六米的大木頭,爸爸們一擁而上,想要將木頭扛回家,不過,很遺憾沒有成功,因為這邊的雪路是真的太難走了,爸爸們如果扛上木頭根本就不能走,所以只好在當場將這根木頭給肢解。
鋸子,斧子...一起上場,呵呵...不要以為鋸子和斧子是好弄的,城市裡的爸爸們,有一個算一個,除了李正言和童凌其他的幾位爸爸,根本就不能講那顆直徑200毫米的書給鋸完。
“幸虧我們有正言和世界冠軍呀,要不然,我們根本就弄不回去這樹。”石崢呵呵一笑,汪導跟著連連的附和。
而此時的孩子們也接到一個任務,那就是去尋找食材。
“爸爸...我們給你們找食材去了。”
聽著孩子們甜甜的和爸爸們打著招呼,說要去尋找食材,爸爸們雖然雖然累,也一起回應自己的寶貝,並告訴寶貝們速去速回。
雪谷的夜來的很快,將木頭扛回家的爸爸們,開始做飯了,大廚當然是趙立,而趙立也是馬上分工明確。
李正言負責燒火,其他的爸爸們則是各自拿出各自的拿手好菜,很快孩子們帶著尋找的食材回來了,忙碌終於開始了。
說真的,孩子和爸爸們一起待在小木屋中,還是十分溫馨的,因為是團圓所以最後爸爸們還決定包個餃子。
不知道汪導從哪裡弄來了啤酒,在菜做了一半的時候,爸爸們每人端起一瓶啤酒,這裡的啤酒不用上冰箱已經涼透了。
六人聚在一起,石崢作為老大有點傷感的道:“不知道什麼時候居然已經最後一期了,特別快,時間就這麼全都過了,有點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