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棠疾馳二三里路,終於見到了杜喬一行人。
明明是太平縣的“正規軍”,生生拼湊出了散兵遊勇的味。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杜喬這個領頭的縣尉排場不夠。
兩方初一見面,段曉棠故作嫌棄地扭過頭,打趣道:“你怎麼又騎驢?”
杜喬無所謂道:“又不趕路,騎驢足矣!”
他身後有百餘人,有騎著高頭大馬的豪族子弟,亦有乘坐牛車出行計程車族郎君,更有穿草鞋步行的平民百姓……
什麼階層都有,什麼牲畜也都有,一頭驢混在其中,毫不起眼。
段曉棠忍不住催促道:“高卓已經在辦手續了,能走快一點嗎?再晚些,就不大好辦了!”
哪怕杜喬巧妙地利用漏洞鑽空子,為太平縣爭取到了VIP級別的待遇,但眾多VIP擠在一處,辦事效率定然下降。但明目張膽的插隊,又不大符合段曉棠的作風。
杜喬疑惑道:“場面很熱鬧嗎?”
段曉棠笑道:“莊三昨天硬板著一張臉,撐了一整天。”
隨即話鋒一轉:“還有其他需要增加的嗎?”
杜喬點了點頭,“再加一百頭牛。”
段曉棠立刻向於廣富使了個眼色,“快回去同唐兵曹說一聲。”
於廣富立刻調轉馬頭,迅速返回營地傳達訊息。
段曉棠調侃道:“太平縣的大戶人家可真不少啊!”
杜喬擺了擺手,悄聲說道:“不是大戶,是縣衙先墊付資金,然後再把這些耕牛帶回去賣給縣裡的百姓。”名副其實的公款。
總有人沒趕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錯過了這次機會。不如由官方出面,將耕牛帶回,再慢慢銷售。
一頭健牛,只要不死,那就只有保值或者增值的份。
杜喬即將離任,他希望在離開之前能為太平縣的百姓多做些實事。
讓他們能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到耕牛,這算是其中一件。
前次北征,絳州出人出力,但最後幾層分賬下來,落到太平縣頭上的更多的是羊。
早在幷州時,杜喬就想透過白家的關係,從幷州大營購牛。
結果白湛很是為難地告訴他,按照兩支軍隊的約定,在南衙諸衛過黃河前,幷州大營繳獲的牲畜不能賣出山西,至少官方層面是如此。
白湛讓杜喬多等一個月,到時候幷州大營官方、非官方的牲畜牙子,就會趕著牲畜前往四方交易。
而後杜喬聽聞南衙諸衛要沿途甩賣牲畜,兩相比較一番價格,杜喬果斷地決定從南衙買了。
文城距離太平縣更近,意味著運輸途中的損耗會更小。而且杜喬對比過雙方的價格,差距並不大。
且南衙搞團購,購買數量越多,價格越低。杜喬果斷地鑽了這個空子。
如果不是時間太緊,杜喬說不定能把半個絳州的人都組織起來一起團購。
看在錢的份上,大家不會嫌麻煩的。
段曉棠將太平縣一行人帶到牛羊營的西北角,正是衛欽離開後,剛騰出來的營地。
介紹道:“這片營地上一位主人是齊州人,姓衛,是胖哥的親戚。”
“這麼一算,你倆也是遠親。”十八族都誅不到的遠親。
杜喬好奇地問道:“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