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會自動去描繪、想象關於你的未來,但不會去假設“新星隕落”或者“傷仲永”這種結果。
但當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他們又肯定會分析地頭頭是道,能找出好幾種“你為何衰落”的原因。
陳然的心態非常好,享受壓力,同樣視壓力為無物。
無論圍觀訓練的人群有多喧譁,他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訓練者,甚至還時不時對著球迷們揮手示意,引起陣陣歡呼。
“弓步壓腿,三組,不要停下來,現在開始。”
“速度,放慢一些,保證每個動作做到位。”
“感受肌肉,注意力集中,感受到肌肉的運動軌跡和脈絡,不要著急。”
在張德培執教後的第一堂訓練課,也是陳然自傷愈復出後第一次給自己上強度。
如今他的身體屬性84,而極限值是92。
陳然需要不斷按計劃增加訓練強度,來提升自己的身體屬性,尤其是體能這一塊。
……
空氣在燃燒,全場在沸騰。
一個星期的時間一晃而過,那些來圍觀陳然訓練的球迷們,也目睹了他所進行的高強度訓練。
有些人還曾幻想過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網球,甚至試試能不能走職業球員這條道路。
但他們在目睹了陳然的訓練強度後,都動搖了。
這太可怕了,自己的孩子能否承受得住?
可如果接受不了這樣的訓練強度,走職業球員的道路又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陳然又一次結束一天的訓練,走出訓練場時,鐵絲網之外圍觀的觀眾瞬間爆發出了尖叫聲,宛若山呼海嘯一般席捲而來。
排山倒海的呼喊聲一波接著一波傳來。
當時間的腳步跨過2000年,進入世紀之交後。
那些華夏年輕的,80後的體育迷們,他們渴望著在那些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全球性運動裡,也能見到華夏運動員的身影,並能有著出色的表現。
其實真正的先驅者,是那些國足隊員。
第一個登陸德甲的楊晨,讓整個華夏的球迷全都去關注法蘭克福這隻本來並不起眼的球隊。
然後是範大將軍登陸英格蘭,又有男籃王治郅登陸NBA。
姚名的出現,又將這股熱潮繼續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然後就是陳然橫空出世了,巡迴賽首冠,以及大滿貫四強的成績,完全點亮了世紀之交的華夏體壇。
華夏的體育迷們,尤其是那些年輕一代,第一次體會到了職業體育的魅力。
“陳然,給我籤個名!”
“陳然,能不能合個影!”
在每天訓練結束之後,這已經是陳然雷打不動的流程了。
親和力,這也是他想呈現給公眾的一方面。
來現場採訪的《體壇週報》周遠跟陳然打了一聲招呼:“迪拜公開賽已經結束了啊,費德勒拿到了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