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陳然只有十七歲出頭一點,但應付起來這些媒體已經非常從容,得心應手。
到底誰玩誰都不知道呢!
有一個來自小日子的記者直接搶在了華夏記者前面,提問道:“請問陳然先生……您覺得自己現在是亞洲第一體壇巨星嗎?”
小日子的就喜歡搞這種噱頭。
“我不在乎這樣的虛名,所以還是讓你們記者來評定吧,無論第幾名都沒關係。”陳然微微一笑。
這就是格局啊!
真正的第一不會一直強調自己是第一,還四處宣傳迫使別人承認他是第一。
因為陳然知道自己就是如今的亞洲體壇第一人,無論別人是否質疑,這個結果都不會改變。
其實如果陳然說自己是亞洲體壇的第二人,這個第一人誰敢坐?
哦,或許會有迷之自信的印度阿三們,他們會讓自己國家的板球運動員能坐上這個位置。
“那我在小日子有很多球迷嗎?”陳然笑呵呵地問著。
“有!而且有很多!”小日子的記者一臉激動,“他們都希望你能夠去東京參加比賽。”
不是他不想去,也不是小日子方面給的出場費不夠,而是自己每年要打的比賽太多了。
畢竟陳然作為一個華夏人,是不可能回絕華夏賽季的。
如果去小日子就打一輪比賽,然後卷一筆錢走人,似乎也不好。
畢竟陳然是非常珍惜自己的名聲。
“看機會吧……何況我和你們國家的漫畫作者許斐剛有過合作,我也期望自己的表現能讓他感到開心。”
當陳然應付完小日子的記者後,來自華夏央視的記者提問了。
“陳然,今年的年終和去年的年終,是截然不同的場面,甚至可以說是天翻地覆來形容也不過分。”
“那麼明年呢?世界前三的排名,以及年終決賽的場面是否也會上演今年的一幕呢?”
這個問題就專業多了。
網球是個人運動,這和團隊運動的足球、籃球截然不同。
對於那些團體強隊而言,無論是俱樂部還是國家隊,即使少了幾個主力球員,可能整體實力都不受影響。
或者替補席裡坐著的那些如飢似渴的青年才俊們,會抓住這個機會表現出過人的實力,然後搶走主力位置。
但網球的變數太大了。
比如在21歲時兩奪大滿貫,並連續兩年拿到年終第一和年終冠軍的休伊特,在今年不知道已經輸給了TOP50之外的選手多少次了。
成績方面以墜崖般的速度下滑。
當許多人以為2003年的職業網壇將迎來休伊特的時代時,他竟然被同年的費德勒,以及更年輕的羅迪克和陳然反超、壓制,風光不在。
這便是男子職業網球的世界,一會兒天堂,一會兒地獄,殘酷無比。
“我明白你的意思……”陳然認真地點點頭。
可能也只有華夏的記者會擔心自己的競技狀態。
畢竟陳然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帶動了網球產業在華夏的蓬勃發展。
如今,圍繞著網球這個專案吃飯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但不同於其他的網球強國,他們有頂級選手,也有超級新星,而如今的華夏只是陳然一個人在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