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之爭是不是沒懸念了?”
在這個眼球年代,無論對於網站,電視媒體,新聞報刊而言,他們都需要吸引人眼球的話題。
當陳然兩奪大滿貫的時候,許多媒體已經開始熱炒他是如今華夏體壇當之無愧的“at”!
“除非姚明未來能贏得NBA總冠軍!”
“你們說國足未來能進世界盃四強嗎?或者我們出現一個在歐洲豪門的核心球員,並且帶隊贏得歐冠。”
“華夏未來能出現100米或者200米的世界冠軍嗎?”
“至少目前陳然的確是at了!”
甚至《體壇週報》給出了更為誇張的定義:華夏體壇的at?不,應該是亞洲體壇的at!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亞洲運動員取得了在陳然十七歲時取得的成就!
當然,這顯然是華夏媒體在給陳然造勢,其他的亞洲國家其實心裡認同,嘴上也不會表現出來,大家都是要面子的。
比如隔壁的韓國,他們還是一口咬定“世界盃四強”才是亞洲體育最偉大的成就。
短短几天功夫,陳然這個名字就算一場熱帶風暴一般在短短几天之內便席捲了整個華夏大地,其熱度甚至超過了第一次奪得法網時。
畢竟第一個大滿貫給大家帶來的是充滿驚奇的新鮮感,而第二個大滿貫就像王位登基一般。
無數商家開始紛紛給陳然的經紀公司打電話,而且許多給出的都是三年以上的高額贊助合同。
對於陳然而言,他並不忙於做出決定,而是需要慢慢斟酌,從中擇優選擇。
不過此刻,整個華夏網路為圍繞著陳然的話題已經吵翻了天。
大多數網友是認同陳然是華夏體壇的“at”。
尤其在2003這一年裡,因為陳然的橫空出世,讓全國的許多體育迷狠狠地惡補了一番網球知識。
大多數人也明白了在職業網球的世界裡,四大滿貫冠軍的重要性是高於奧運會的,代表著網球運動的最高榮耀。
所以大多數球迷並沒有因為“陳然還沒有奧運冠軍”這一點,來否定陳然獲得的榮譽。
但是或許美網決賽那天,C5體育主持人的一些話語刺激到了某些人。
比如他提到了華夏奧運戰略裡的“小巧難女少”,並以舉國體制的優勢去專攻這些專案,以有錢打沒錢,以專業打業餘,從而來實現彎道超車。
但許多運動專案在世界範圍內毫無影響力,也毫無水花,它們只是藉著奧運會這個賽事渠道,每四年發光一次,但在奧運會過後立即從公眾視線裡消失。
“這樣的專案是與世隔絕的,是封閉的,是無法和群眾之間產生互動,這只是純粹的冠軍機器!”
“我們更需要像陳然這樣的運動員,以優異的成績來推廣一項運動,讓網球進入千家萬戶。”
“相比歐美國家,我們華夏的社群還需要繼續普及網球。”
“同樣,有些體育專案雖然具有普及性,但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太低了,這很難去真正去代表華夏體育!”
這個年代的C5體育還是很敢說的,藉著陳然兩奪大滿貫,將這些話語傾訴了出來。
不過這也引起了部分圈內人的不滿。
“陳然還不是奧運會冠軍!”
“法國網球公開賽和美國網球公開賽只是一項公開賽,它既不是世錦賽也不是奧運會,所以陳然還必須在明年的奧運會里證明自己的能力。”
“要不然,體育界裡的人對他是有質疑的,是不會心悅誠服的。”
“at?我覺得目前這個詞語還不適合陳然,除非他能夠得到奧運會金牌”
在“at”之爭鬧得沸沸揚揚,幾乎快要平息的時候,某位頗有名氣的李姓羽毛球教練跳了出來,面對著媒體採訪時義正嚴詞地說道。
於是,華夏的網路又再一次沸騰了起來。
此刻,陳然正坐在從紐約飛往燕京的飛機上,對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