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澳網,精彩紛呈。
女子方面,小威擊敗了薩芬娜拿下冠軍,而來自華夏的奧運金牌得主李娜也闖入了四強,平了她在大滿貫賽事裡的最好成績。
這是她第二次闖入大滿貫賽事的四強。
而在男子方面,完全是一副大亂斗的盛況。
沒辦法,高手實在是太多了。
讓華夏球迷們頗為驚喜的是去年在深圳大師賽展露頭腳的李喆,連贏三場資格賽,職業生涯首次闖入了大滿貫正賽,甚至他還贏下了一場正賽,成為華夏男子網球選手繼陳然之後第二個拿到大滿貫賽事正賽勝利的。
另外,和那些直接參加大滿貫正賽的球員相比,參加資格賽並且從資格賽過關的球員,可以拿到更多的積分。
李喆也藉著去年深圳大師賽的十六強,和今年澳網正賽第二輪的成績,世界排名成功闖入了世界前100。
至此之後,華夏也終於有了第二個男子TOP100的球員。
陳然為華夏帶來的網球效應,在2009年的冬天終於開始影響到了男子網球。
他終於不再是孤軍奮戰了。
其實陳然和李喆私下見面的次數並不多,只有繆繆幾次。
對於他而言,讓IMG公司簽下李喆併為他提供一些訓練資源,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當然,這也讓後者感激不已。
不過在這一次澳網期間,陳然還是透過了媒體轉達了自己的意思。
“恭喜他能夠進入TOP100行列。他如果能保住這個排名,那麼以後便可以大機率直接進入大滿貫的正賽,也可以在一些250巡迴賽裡直接進入正賽。”
“我大致看了一下他的積分構成,他在上半年的保分壓力並不大,所以還可以在排名上往上衝一衝。”
“至於接下來的參賽計劃,我相信經紀公司會做出合理的規劃,我這邊也不好建議什麼。”
一般而言,ATP排名80—100之間的球員,他們的參賽策略通常是高階別的挑戰賽和250巡迴賽相結合。
像100K和125K的挑戰賽,無論積分還是獎金都非常可觀,深受不少排名靠後的巡迴賽級別的球員的喜愛,而且還能成為高順位的種子選手。
職業網球非常艱難,而競爭殘酷的巡迴賽,讓許多這個級別水準的球員為了保分,而不得不報名參加挑戰賽,李喆也不會例外。
陳然雖然作為七號種子球員,但依然是公認的世界第一人,這一次也是一路順風順水來到了八強。
本來嘛,他在4分之1決賽是和3號種子納達爾對位的,爭奪一個四強位置的。
但這一次,西班牙人顯然失約了,他在8分之1決賽的時候爆冷輸給了一個來自阿根廷的21歲新星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陳然知道此人,這傢伙原本會在今年的美網決賽裡和費德勒昏天暗地地撕上五盤後,擊敗對手,問鼎最終的冠軍。
只不過因為傷病原因,嚴重限制了德爾波特羅的傷病。
要不然以此人的天賦和實力,肯定不止一個大滿貫冠軍。
陳然也沒想到這個天賦異稟的傢伙,成為了自己進入四強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