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原汁原味,充滿著歷史滄桑感的草地網球。
然後,網球運動開始在歐洲全面開花並普及開來,而這時候,紅土場地扮演重要角色,大大小小的紅土遍佈歐羅巴大陸,成為網球流行歐洲大陸的重要功臣。
當網球漂洋過海傳入北美大陸的時候,草地和紅土依舊是最重要的場地,但正如其他文化傳入北美之後的局面一樣:全面商業化。
電影是如此,文學是如此。
當然,網球也是如此。
任何東西一旦去了北美大陸,都容易被商業化。
一直以來,網球都是貴族運動,只有中產階級們才會涉足,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則是可望而不可及。
所以這個缺點,讓網球很難在北美的平民裡普及。
這對網球的商業化極為不利。
於是,硬地網球場誕生了。
這種水泥澆灌的場地,和籃球場一樣,簡單便捷、隨處可見,再加上隨便一把球拍和破舊的網球,任何人都可以嘗試擊打網球,哪怕貧民窟也不例外。
經過了北美這一波改進,網球才開始真正貼近大眾,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於是,網球漸漸開始全面開花起來。
比如,威廉姆斯姐妹之所以開始打網球,就是因為她們的父親堅信網球能夠賺錢,自己的女兒們肯定能夠成功,於是他們從貧民窟揮著球拍開始起步,然後改變了人生。
而在後來,網球繼續往亞洲傳播時,也是以最為便宜的硬地球場為主。
如今,不同的大洲,他們所流行的場地型別都不同。
不過這也保證了網球運動的精彩和豐富多彩性。
可站在那些英國記者的眼裡,如今ATP年終總決賽賽重回英國,那不就應該遵守他們英國人的傳統嗎?
ATP的老傢伙們,收起你們那種頑固的北美做派。
不是所有年終總決賽都要設定在硬地上。
這裡是英國!
請尊重這裡的傳統。
重要的是,他們有陳然的支援。
陳然也堅決表示,希望後年在倫敦舉行的年終總決賽,能夠尊重溫布林頓的傳統。
2012年倫敦奧運會,他們的組委會都早已經宣佈網球比賽會在全英俱樂部的草地球場舉行。
“那麼奧運會都可以這麼幹,為什麼年終總決賽就不行呢?”
陳然顯然是懂得怎麼煽風點火的,故意如此說著。
理論上,年終總決賽的門票價是真的貴,價格絕對比奧運會網球比賽的門票高多了。
所以那些買票的球迷們,也希望有好的體驗,享受一把原汁原味,最為傳統的草地網球。
陳然剛抵達倫敦第一天,就被那些英國記者問了許多關於“在草地舉辦年終總決賽”的事宜。
他們也在造勢,希望藉此向倫敦方面的組委會,以及ATP施壓。
總之,你們必須聽取我們的意見。
我們不願意在倫敦看那“北美式”以及“平民式”的硬地網球。
有些英國記者甚至高喊著:“我在倫敦看了一輩子網球了,從沒看過草地之外的網球賽,我們英國人必須保持這份純粹。”
這壓力,也挺大的。
也導致倫敦方面的組委會不斷和ATP方面進行溝通,希望修改合作條款,將硬地改為草地。
室內歸室內,球場型別還是能調整的。
陳然從頭至尾,就這麼一句話:我個人方面表示對這個建議非常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