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卡洛大師賽,陳然毫無疑問依然被列為頭號種子。
總之,在美網之前的所有比賽裡,只要陳然報名了,他就是頭號種子。
別管他是不是將比賽當做熱身來打。
第一場比賽,陳然贏得非常艱難。
更讓現場觀眾疑惑的是,陳然在比賽裡的狀態,時好時壞,起伏不定。
第一盤,他贏得很輕鬆。
第二盤,在經歷一場苦戰之後,被對手僥倖擊敗。
第三盤,雙方戰成6比6,然後進入在搶七大戰之後。陳然一波流,以7比1帶走比賽勝利。
這讓不少期望著陳然止步首輪的傢伙,有些失望了。
“這種感覺很好……”
陳然越發覺得自己已經能夠像30歲之後的德約科維奇一樣,在一場比賽當中能夠做到隨意換檔位,不停的升檔和降檔。
因此,有些人給了德約科維奇一個外號,這是一個最為完美的網球機器。
實力強大的無懈可擊,但觀賞性遠遠不行。
陳然的網球,觀賞性還是很足的。
只是和費德勒相比缺少那種優雅從容,而顯得殺氣十足。
陳然清楚,如果他想讓自己在30歲,甚至35歲之後,依然能夠保持競爭力,必須讓自己的身體適應不斷在升檔和降檔之間的比賽。
網球比賽的消耗本來就大,他如果每一場都拼盡全力,很難在30歲之後依然保持競爭力。
就好比休伊特,身體天賦的限制,讓他不得不在每一場比賽裡都全力以赴,終於讓他的身體不堪重負。
蒙特卡洛第二輪,陳然倒是打得非常從容。
兩盤的比分都是6比4,他不多不少每一盤都完成了一次破發。
陳然喜歡這樣的比賽節奏,非常享受這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
不過他在第三輪的時候,倒是遇到了一個來自拉美的紅土高手。
此人雖然世界排名只有70多名,但這個傢伙一年到頭基本只打紅土比賽,常年在紅土賽場刷分。
往往在紅土賽季結束之後,這傢伙的排名能上升到30名左右,然後開始放假。
這場比賽,陳然打得有些煎熬。
每一盤,都呈現出焦灼狀態。
哪怕是進入搶七之後,陳然也沒體現出之前的那種強勢。
三盤比賽,兩盤搶七。
陳然最後以2比1艱難取勝。
比賽當中,對手甚至拿到了兩次賽點。
八強之後,陳然的奪冠賠率開始不斷飆升。
當外界真以為陳然對冠軍有想法時,這傢伙卻在八強戰當中連輸兩盤,輸給了一個來自俄羅斯的選手。
八強,這是他在蒙特卡洛大師賽上的成績。
無獨有偶,他的女友同時作為斯圖加特保時捷大獎賽的衛冕冠軍,狀態平平,也頗為意外地止步在八強上。
兩人便像約定好了一樣。
最終,陳然和伊萬諾維奇兩人在馬德里匯合。
去年的WTA年終總決賽便在這座城市舉行,當時離開了陳然的伊萬諾維奇,早早止步於小組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