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的話說,在2006年企鵝準備大幹一番。他有預感,這將會是飛速騰飛的一年。
尤其是金滿貫公司和企鵝的合作,也將在業內掀起狂潮。
陳然內心一動,也知道2006年的確是企鵝一飛沖天的開始。對方的確沒說大話,不過他也不點破。
“冬訓差不多結束了,我也該啟程了!”他便打通電話,讓自己的助理訂了一張飛往澳洲的機票。
……
時間如流水,眨眼之間便來到了2006年的1月月底。
由於今年的過年時間很早,即使還沒到月底,都已經過完了春節。
一年一度的澳網落下了帷幕。
陳然不負眾望,贏得了其個人生涯裡的第八座大滿貫冠軍,又完成了澳網的三連冠。
2004,2005,以及2006,這連續三年。
他已經多少場連勝了?
自從去年羅馬大師賽決賽輸給納達爾失利之後,陳然到目前為止未嘗一敗。
他在巡迴賽和大滿貫賽場上的連勝記錄已經達到了30+。
這個成績固然可喜可賀,但其實今年的澳網,陳然的奪冠程序並沒有像去年那麼輕鬆。
一路上磕磕絆絆。
這原因也很簡單,男子網壇本來就競爭激烈,而他又是被眾人研究的眾矢之的。
幾乎所有球員和教練,都對著陳然的比賽錄影,以慢動作的方式,放大他的一舉一動,細細研究。
當然,技術全面而戰術又多變的陳然,是不可能這麼容易被對手研究透徹的。
何況在臨場比賽的時候,還是會存在一些變數的。
七場比賽,陳然有三場是3比0,三場是3比1,一場是3比2。
只是這場3比2,正好是澳網的決賽,而他的對手在許多外媒看來是一匹黑馬,來自塞爾維亞的19歲小夥子德約科維奇。
這傢伙不愧是未來的三巨頭之一,甚至最後成為三巨頭之首。
德約科維奇在經過了冬訓之後,在2006年徹底脫胎換骨了。
他先是在4分之1決賽裡,以3比1擊敗了費德勒,創造了一個巨大冷門,然後在半決賽裡以3比0橫掃澳洲的本土寵兒休伊特,出乎意料地殺入了決賽當中。
決賽當中,德約科維奇甚至以1比0和2比1,得到了兩次領先陳然的機會。
最後,在對方如潮水般地反攻之下,尚顯年輕的德約科維奇頂不住壓力,在第四盤和第五盤一洩如注,才讓陳然反敗為勝。
這個塞爾維亞小夥子的韌性實在太可怕了,這是陳然在決賽裡和對方交手之後的最大感受。
“新的挑戰者出現了!”
“又是一個不滿20歲的超級新星!”
“比陳然更為年輕的德約,將來會是陳然的一生勁敵嗎?”
這場賽後,許多華夏媒體紛紛給予了報道。
他們也非常意外決賽的結果,3比2的比分證明著這場決賽艱難而曲折。
陳然的第八座大滿貫冠軍來之不易。
這場決賽之後,德約科維奇也被世界媒體所矚目了。
人們還發現了奇怪的一點。
塞爾維亞在傳統的如足籃排,又或者其他的如手球、水球這些團隊球類運動裡,成績一直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