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就跟那些國企投資中超或者CBA球隊是一樣的。
說好聽點,是出於社會責任。
但如果說得深入一點,老子為什麼要去盈利呢?差那點錢?
反正這錢又不是他們自己的,是國家的,只有把他們花出去了,才有可能兜兜轉轉到了他們的手裡,順便還能提升舉辦城市的影響力。
不過最遺憾的一點是,凡是在華夏國內舉辦的ATP或者WTA賽事,基本成為了外國運動員的提款機。
本土華夏球員,或者因為實力,或者因為運氣,總之沒什麼亮眼的發揮,哪怕如李娜這樣的兩屆大滿貫的得主,也一直在華夏賽季表現平平。
所以,還是得依靠陳然。
陳然定律,任何他參加的巡迴賽,只要舉辦地點在華夏國內,他必然奪冠。
提款機?
其實對於陳然而言,他本人也非常享受包括華夏所有巡迴賽冠軍的感覺。
尤其每當他看著這些大額的支票時,心情在大好的同時,也非常得意。
哪怕是成為提款機,也應該是他成為個人的提款機。
這獎金讓他拿,總好過讓外國選手拿吧。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有華夏媒體統計過,陳然單單在華夏舉辦的網球比賽了,他累積所獲得的獎金已經突破了800萬美元大關。
尤其是自從陳然成為職業球員以來,幾乎壟斷了所有高階別賽事的冠軍。
這便是他的可怕統治力。
相比較而言,整體實力較為強大的金花姑娘們,至今為止從沒拿到任何一項在華夏舉辦的500賽以上的冠軍。
只能偶爾偷幾個250賽的冠軍。
強烈對比一下,陳然的優勢不要太明顯。
他實在是太穩了。
以一個人的表現,壟斷了其中的大多數冠軍。
“誰能夠在陳然手下,搶下一個華夏賽季的ATP巡迴賽冠軍?前提是在陳然參賽的情況下。”
ATP方面也趁此機會做出了專題報道,希望能夠刺激到那些男選手。
能實現嗎?
至少看上去比在大滿貫的比賽裡,從陳然手裡搶過冠軍來得容易。
畢竟一旦來到大滿貫的比賽裡,陳然自然會將競技狀態調整到最佳。
但在這些巡迴賽裡,你總能找到陳然狀態起伏的時候。
……
當深圳大師賽落下帷幕之後,陳然的大師賽冠軍數量已經來到了16個。
足足十六個!
他不僅在大滿貫冠軍數量方面遙遙領先,在大師賽冠軍數量方面,陳然同樣也是一騎絕塵,讓現役任何球員都望塵莫及。
至於中間一檔的500賽,和最低一檔的250賽,陳然和他的團隊都已經懶得統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