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深圳大師賽,是第一次冠軍獎金突破60萬美元大關的。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想必來年的其他幾站大師賽也會不甘人後,紛紛看齊。
一開始的時候,ATP方面還擔心大師賽的決賽從五盤三勝調整成三盤兩勝之後,比賽獎金會由此下降,
事實證明ATP的擔心是多餘的,大師賽獎金竟然不降反升。
深圳大師賽是高規格的超級大師賽,共設96個籤位和32個種子選手。
其中32個種子選手享受著首輪輪空的待遇,而非種子選手想要奪冠,需要贏下七輪比賽,這和大滿貫賽事奪冠所需要的輪次是一樣的。
超級大師賽,同樣也是TOP級球員必須競爭的舞臺。
在比賽開賽前一個星期左右,來自世界各大的130多名球員陸陸續續抵達。
世界排名100開外的球員,想要進入深圳大師賽正賽,必須經歷兩輪資格賽,決出其中的12個名額,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正賽外卡共有8張,其中的4張外卡給了華夏球員。
不過目前的華夏男子球員,除了陳然和曾少眩之外,其餘人都沒有大師賽經歷,基本也可以確定是醬油一輪遊。
首屆深圳大師賽,可謂是群星閃爍。
基本上能過來的網壇名將都來了,除了不久之前被陳然逼得退役的阿加西。
如果拋開年終總決賽不算的話,這是瑞士天王費德勒第一次參加華夏賽季的比賽。
其實站在瑞士人的角度,他是真不願意來華夏參賽。
畢竟在全球各地比賽,自己都被陳然壓制地抬不起頭。
華夏還是陳然的主場,天時地利人和都被他佔了,自己更成了陪襯。
另外,超級新星納達爾也是第一次來華夏比賽,他倒是對四周充滿了好奇。
2005年的深圳,赫然已經是一座非常發達的大城市了。
尤其是發達的交通設施,以及高樓林立的建築,讓納達爾恍惚之間以為來到了漂亮國的紐約。
年輕的西班牙小夥子非常肯定,西班牙沒有一座城市的現代化能媲美深圳。
要知道這裡不是魔都也不是燕京啊。
這以BBC為代表的歐洲媒體,之前完全是在扯淡,睜眼說瞎話啊。
“紐約?”
來自漂亮國的羅迪克有些嫌棄地撇了撇嘴,“跟深圳地鐵比起來,紐約地鐵簡直像上個世紀的玩意兒,而且到處都是垃圾和屎尿,簡直臭不可聞!”
說罷,他舉起了手裡的《意林》英文版,嚷嚷道:“真的,我很想和這本書裡的作者認識一下,這個傢伙筆下的紐約地鐵,是哪一個平行世界的?”
在成名之前,他經常揹著網球袋坐著紐約地鐵前往參加青年比賽,那段回憶簡直不堪回首。
功成名就之後,羅迪克再也不願意坐一次紐約地鐵了。
“這本雜誌好像也有西班牙文版的。”
納達爾笑了笑,也想起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一直生活在馬德里,可雜誌裡的馬德里真是我印象當中的馬德里嗎?”
馬德里是不夜城。
沒有體驗過馬德里的夜生活,你不能算真正來過馬德里。
西班牙人在歐洲屬於最能鬧騰的人群,瘋瘋癲癲的,尤其到了夜晚,變得更為瘋狂。
原來在法網結束後的幾個月裡,《意林》雜誌因為網壇天王的玩笑之言,竟然在歐洲開始變得暢銷起來。